前阵子,一直在追《鬼怪》,有一集印象很深。一个死去的女孩去找能看见鬼的池恩倬,拜托她帮忙把冰箱填满。
女孩是在准备复习考试的时候累死的,她担心妈妈去她的住处收拾遗物时发现冰箱里空空如也,她的苦日子也就穿帮了。
池恩倬答应了,买了各种食物和饮料,放进她的冰箱,还帮她把床铺整理好。妈妈来的时候,看见满满的冰箱,心里有了一丝安慰。
不得不感叹金恩淑编剧对生活的洞察,几年前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我的身上,只是没到生死这一步。
几年前,我去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基本过得就是这样的日子。那时候,我们的必修课都是和美国学生一起上,老师语速快、口音重,从来不顾及我们这些外国学生,所以上课经常听不懂,每个人都拿着一根录音笔,回去听个三四遍,才能把笔记补齐。
每天,三点一线,宿舍、教室、图书馆。吃饭基本都是10分钟之内可以搞定的快餐,连去餐厅点菜都觉得耽误时间。偶尔去超市采购,买回来的东西也基本坏在了冰箱里,寿命最长的就是从中国城买回来的10美元一袋的速冻饺子。
可是,我妈每次打电话的时候,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吃的什么。
我只好胡编乱造,从红烧排骨到油焖大虾,从pizza到意大利面。我妈每次都惊叹,出国果然最能改造人。
然而,谎言最终还是在寒假她去看我的时候被拆穿了。去机场接她之前,我来了一场大
扫除,把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整理得干干净净,想着迎接我那个挑剔又心疼我的妈。
可是,当刚放下行李的妈妈打开冰箱的时候,我彻底傻眼了。
一个塑料袋里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飘出一股恶臭……
已经不记得我有多久没打开过冰箱了。
这种视觉效果可能比空空如也更差。我妈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什么也没说,开始给我擦冰箱。那天晚上,我吃了半年来第一顿家常饭,有我最爱吃的西红柿炒鸡蛋,好吃得快哭了。
我妈说,就算一个人,日子也不能过成这样。女孩的冰箱和脸一样重要。
后来,每次看到冰箱的时候,我都觉得它在那里嘲笑我。
打开冰箱,亮了。关上冰箱,又黑了。
和我差不多。每天出门把自己打扮得光鲜靓丽,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过得多好。关上房门,啃面包、吃泡面,反正谁也看不见。
然而,却只有在那个你能看见的角落里,才有你对待生活最真实的态度。而这个态度里藏着一个你不愿意承认的答案,你到底是不是真的爱自己。
以前,我一直觉得一个人怎么凑合都行,菜做少了,洗菜、开伙、刷碗太麻烦。多做几个菜,又吃不完,不如买个三明治省事。后来,隔壁住的同学嘉嘉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嘉嘉是广东人,老爸是个厨师,从小耳濡目染,做得一手好菜,煲得一手好汤。每个周末,她要做一大桌子菜,召唤同学们去她家吃。住在她隔壁的我,绝对是最受益的一个,隔三
岔五地去她家蹭汤喝。
她平时和我一样忙,却总能忙里偷闲煲个汤。每次,我问她哪儿来的那么多时间煲汤,她总说,一点也不麻烦,一边看书一边就做了。然后认认真真地给我讲一遍。她甚至把汤料分成小包送给我,告诉我直接扔进去就行。
可是,我还是一次没做过。不重要的事,多简单,都嫌麻烦。
但她从来不怕麻烦,不仅换着花样做,而且每个季节用的食材都不同。从她那里,我第一次知道,吃东西不是看心情,而是看季节。
我妈和我一起生活的那一个月的时间里,我重新找回了生活。一个人的时候,吃饭是为了活着,如果不吃不会饿死,我可能真的会直接跳过这一部分。
但每天吃着妈妈做的饭,看着整整齐齐码放着新鲜蔬菜水果、各种饮料和零食的冰箱,我突然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凌乱的生活好像都被梳理整齐了。
于是,我开始观察其他人的冰箱,当然还是从嘉嘉开始。
她的冰箱上贴满了她在各地旅行时买的冰箱贴和写满日常的便利贴。
“某年某月某日,天气预报说今天下雨,出门记得带伞。”
“某年某月某日,今天用××的方子炖的薏米老鸭汤不够入味,下次换一种配方。”
“某年某月某日,晚上记得把西蓝花炒了,放的时间太久了。”
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