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周国平对这段话的解读,我特别赞同,他说:“你三日不读书,就会自惭形秽,羞于对人说话,觉得没脸见人。”
这就是他所说的“读书的癖好”,读书为什么能成为一
些人的基本需要?大概就是因为这种自愧不如的感觉吧。
经常有人问我,怎么样能成为一个努力的人。我会反问他们,对于不努力,你的感受是什么?
他们通常会说,没感觉。
我想,这就是差距吧。真正优秀的人,是停不下来的,因为内心深处有一种对无知的恐慌。对于知识,他们永远觉得自己学得不够。
Richard St.John在《成功是一趟持续的旅程》中曾说过:“成功是一个由热情、工作、专注、推进、灵感、提高、服务和坚持组成的循环,我们一圈一圈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而不是一条从A到B的直线。”
可是,生活里,大部分人都是40岁在吃30岁的老本,30岁吃20岁的老本。
我不是说,人必须勇往直前,一次次地勇攀高峰。而是说,人要有一种危机意识和一种谦卑的心态,对于这个世界,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
笛卡儿曾说过:“没有知识的人总爱议论别人的无知,知识丰富的人却时时发现自己的无知。”
所以,为什么越优秀的人反而越勤奋?
答案或许很简单,他们比我们看得见更多值得努力的东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