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网 > 有见识的姑娘,活得更高级 > 第三章

第三章

人生拼的是效率,而不是时间

很多人把时间浪费在无效的社交上,浪费了时间,还拖累了自己。朋

友不需要多,聊得来最重要;社交也不需要广,对自己有价值最重要。

——

工作上的认同,从来不在热闹的朋友圈

早上等电梯的时候,闲来无事,打开朋友圈,满屏的微商广告,我叹了口气,关上微信。难怪大家都不爱发朋友圈了。说起朋友圈的衰落,令不少人扼腕叹息,朋友圈里的朋友越来越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了。

可身边有些人说起这种现象,却是掩饰不住的喜悦。同事小马就是其中之一,被解救的点赞党。

说起他点赞的功力,同事们都佩服得五体投地,经常像设置了提醒一样,只要你发朋友圈,他一定神速点赞,顺便在评论区赞美两句,和谁都能聊上几句,俨然办公室里的小网红。公司不少内向的同事私下里都羡慕小马这种活泼开朗的性格。

可我知道他的职场之路却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入职四年,每年拿着平均数的奖金。升职加薪年年都轮不上。看起来和每个人都很熟,却没有一个真正为他说话的人。我劝他好好跟着一

个团队认真干,他却固执地觉得升职是投票决定的,少数服从多数,他的失败肯定是哪个老板没有伺候好,还举出公司这几年平步青云的成功案例。

然后,认真地总结起自己可能出现过的失误,投入下一轮社交战。

小马其实很聪明,他知道社交时代,主动热情的人吃香,但也很傻,他忘了当一个人的实力配不上他的热情,就会出现一种信任危机。那些他眼中的社交达人,都是工作里最靠谱的人。

人不怕笨,怕的是自以为聪明。

社交的本质就是一个贴标签的过程,你所做的努力,无非是想让别人记住你的独特。可惜,一个人的形象并非网络上那几句只言片语就能构建,更何况那些不过是言之无物的评论和可有可无的赞美。工作上的认同,从来不是朋友圈里的热闹。

公司里有个同事,从不在朋友圈出没,除了在微信群里收通知,很少和我们互动,基本处于失联状态。可他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冷落,相反,大家都喜欢和他一起工作,职场更是一路高升。上班时,他从来不会和你寒暄家常。加班时,也不会拎着晚饭到你办公室,吃上半天。每次看见他,都

是对着电脑奋笔疾书,和他一起工作,最深的感受就是踏实。

职场从来不欣赏点赞之交。没有一种存在感是点赞刷出来的。

几年前,有个朋友辞职创业做起了宠物社交平台,自己默默地耕耘,我想帮着介绍点朋友给她,于是把她拉进了几个微信群,虽说没什么大牛,但强大的社交网络里总能积累一些朋友。

过了一段日子,我问她,有没有在群里找到什么资源。

她摇摇头说:“我没加人。等我做出点成绩吧。现在加了,也不知道说什么。”

我想也是。很多厉害的人和你看起来很近,其实很远,因为你们根本没有能聊到一起的话题。即便加了好友,到最后,你也不过是他无数个点赞的人之一。这样的关系,等于没有。

微信群里,经常会遇上一些不知道为什么加你的人,你同意添加好友之后,他们甚至不会和你说话,只是日后你的朋友圈里莫名多了一些赞。

曾经有人跟我说,聊胜于无。多一个朋友总是好的,多做一点总比少做好。就像点赞之于小马,动动手指,只是一件小事,但别忘了,你的每一次出现,说过的每一句话都在帮别人勾勒你的形象

。最怕你的热情,落在别人眼里,就成了浮夸。

朋友之间,亦是如此。那些经常在朋友圈里点赞的,往往是最孤独的人。前两天,一个姑娘跟我吐槽说自己的好朋友都是白眼狼,自己经常给自己的朋友点赞,可是,从来没有人给她发的朋友圈点赞,那些她珍视的朋友从来不把她放在心上。我能想象她每天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等待回应的样子。

她问我:“好朋友难道不需要常联系吗?”

我说:“好朋友是不需要在微信里经常联系的。退一步说,即便是生活里不能经常联系的朋友,也不能靠点赞来维系感情。”

我一直觉得点赞是微信最无用的功能之一。我们对彼此的需要,哪里是一个心形图案就能满足的?点赞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其实想想,为什么好朋友会沦为点赞之交,还不是明明已经要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