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老师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老师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次,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坐火车出门,迟到了两分钟,火车走了。他叹气说:“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
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得病了,让家人去找汪大夫。家人没找到汪大夫,却把牛医王大夫找来了。结果,差不多先生心想,王大夫和汪大夫也差不多,就试试吧。结果,被治死了。临死还说了一句:“反正活着和死了也差不多……”
可见,“差不多”这三个字,害人不浅。
今天,你或许认为时间表上的一个日期无所谓。明天你就会发现,没有日期的时间表执行起来,会白白浪费多少时间。今天,你可能觉得几毛钱不值得在意,明天你就会发现,预算上的一个小数字,会让多少人的奖金泡汤。
当今社会,不分年纪,每个人都有中年危机。仔细想想,无非突然有一天发现,原来那些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不知不觉竟然甩出自己几条街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天倒下的。我们之所以一定要在细节上计较,未必是这个细节真的多重要,而是一旦你的不在意、无所谓变成一种习惯,想要纠正,就会难如登天。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由不得你不信,一个喜欢说“差不多”的人在生活里,真的差很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