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明白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所以都在努力摆脱身边低层次的朋友,但同时却缺少融入高层次朋友的能力。那些以为认识一些人,展示自己空洞的热情,就能成为朋友一员的想法是很天真的。
公司有个新来的小同事,听说我认识几个法律界的大神,拜托好多次让我拉他进大神经常出没的微信群。最终,我拗不过他,只好把他加了进来。没几天,他就跟我抱怨这个群怎么这么安静,平时根本没人说话,除了加群那天自我介绍了一下后,他就没找到说话的机会。这样的群,就算待在里面也没用啊。
听完我很无语。那个群里明明经常有人说话,他居然说什么也没学到。仔细一聊我才知道,他所谓的出声就是闲聊。
只能说我做了一件揠苗助长的事
。他刷存在感的方式还是套近乎和没完没了的闲聊,而大神们的对话却永远是枯燥的专业探讨。越优秀的朋友,互动质量越高,言之无物的闲聊越少。就像谈恋爱,彼此入不了对方的眼,耗在一起也只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不是朋友不行,是你不行,所以才找不到共同话题,也找不到存在感。
前几年,巴菲特午餐会的慈善拍卖被炒得沸沸扬扬,拍卖价格更是水涨船高,从2001年的1.8万美元涨到2012年的345万美元。很多人都说,这些人有病,花那么多钱看一眼大神,聊不上几句,也沾不上什么光。可去过的人很多都说,这一顿饭让他们有很多的收获。他们说,巴菲特的存在本身就充满了人格魅力,一言一行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所以,看吧,学习这件事,学生比老师更重要。很多时候,值不值不在于对方给了多少,而在于你能接收多少。
身边也有一些常年写作的朋友说:“自己的文章总也红不了,就是因为没找到一个好平台,现在的读者品位都很低。”每次听到这样的言论,我都很无语。很多人的失败就是不懂得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平台再好,实力不够,也注定被淹没。
我们要学会把眼光放长远,当你努力摆脱低层次的朋友时,更要想想自己凭什么被一个高层次的朋友接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