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中有赞美、有惊讶、有惋惜,更有一丝嫉妒。“你叫朱黛岫?”
“是。”
“你愿意代煜礼受刑?”
“青儿愿意为十二阿哥做任何事。”
“包括为他去死?”
朱黛岫毫不犹豫地点头,“没错,青儿愿意为他死,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
“只不过如果十二阿哥本不当死,却是因为皇上一时糊涂才让十二阿哥蒙冤,那青儿就算死了,也不会甘愿的!”
乾隆眼睛一瞪,“你在指桑骂槐?”
“青儿不敢,青儿只是觉得奇怪,明明事实证据俱在,为什么皇上就是不肯相信这一切都是出自七阿哥的安排?”
“你说这一切都是煜奎安排的?你有什么证据?”
“证据?皇上请听青儿说就知道了。”
于是未黛岫将煜奎怎么威胁父亲写百乘录,事成后,又如何偷天换日、杀人灭口,如何将自己卖给贾实,贾实又如何威逼自己去伺候煜礼、陷害煜礼的经过全说了出来。
当说到煜奎为了怕煜礼查到真相,坏了众位皇子的塞官之路,竟要董昌杀人放火,湮灭证据,好嫁祸给煜礼,并欲逼奸、谋害她,甚而在她还没断气前,就命人将她装在棺木里送进化人场准备活活烧死时,乾隆已然坐不住地站了起来。
“那你是怎么逃过此劫的?”
“董昌因为怕七阿哥再杀他灭口,所以一回京城后就躲了起来,暗中想找机会替自己开罪。他见七阿哥命人将青儿装入棺木送往化人场,于是大胆地在路上拦截,幸好有他这意外的举动,否则此刻青儿早已成为一堆骨灰,无法向万岁爷说明真相了。”
“董昌救你,应该不是出于好心吧?”
“当然不是。他只是想用青儿作为自己的筹码,如果七阿哥赢了,他可以用我威胁七阿哥,毕竟我知道太多真相,所以他深信七阿哥一定会买这笔账;如果十二阿哥赢了就更好,因为他知道十二阿哥……十二阿哥……”
煜礼伸手握住她的手,接口道:“他知道我爱青儿,这辈子非她莫娶。”
乾隆轻轻应了一声,“你刚刚所说,可有证据?”
朱黛岫点头,“有,我爹在被逼着写百乘录时就知道,这本书终将为自己及家人,乃至为更多的无辜百姓带来灾害,所以他早就拟妥一封遗书奏陈皇上,请皇上过目。”
“遗书?呈上来。”
朱黛岫侧过身子!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呈了上去。
***************
乾隆打开信,仔仔细细读了又读,甚至要太监拿来百乘录核对笔迹,以确定这写信之人与那写书之人是同一个。
信中大概提到写书的原因、经过,甚至提到“书中所言,皆概抄录而来,不敢增减添加,殊无错误,伏望圣主断明功过,明定是非,以正朝纲”。
至此,乾隆终于明白,那朱伦虽被逼着写书,但其心倒不是完全不可取,和当年的文字狱风波,不能相提并论。而且能生出朱黛岫这冰雪聪明的女儿,想那朱伦应该不是什么逆民乱贼吧?
+他想起煜祺曾私下对他说,这整件事原本就是一个大冤案,起因在于煜礼为人刚直,不肯徇情枉法,断了不少皇子提拔门人、收钱卖官的机会,所以煜奎才会想办法要整倒煜礼。
因此这件案子倘若办对了,可正朝纲,可挽朝政,更救了无数百姓的命,免去另一场文字狱风波;倘若办错了,父子、兄弟相残,萧墙祸起,国危家亡,真是好险啊!
乾隆背靠着龙椅,目光如炬地瞪着底下跪了一地的儿子,久久,才开口说道:“煜奎,你做了什么事,朕不想问,你认不认错,朕也不想知道。这把剑你自己带回去,你看着办吧!”
煜奎脸色一白,“皇阿玛……”
乾隆板起脸,“拖下去,朕从此不想再看到他!”
两名内侍上前架起煜奎,煜奎兀自挣扎着,“皇阿玛,皇阿玛!”
“拖下去!”
眼看无人相救,内侍只得将煜奎拖下去。
“煜!”
十四阿哥煜忙出班,“儿臣在!”
“董昌现在监禁在刑部大牢吧?”
“是的,皇阿玛。”
“命你即刻将董昌提出午门斩首示众,其妻子儿女一并流放,不得朕令,终生不得回朝。”
“遵旨!”
“煜礼!”
“儿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