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写道:“看苏晨领奖,就像看着一个武侠小说里的少年侠客,终于登上了武林盟主的宝座,而他手中的不是玉玺,是一把磨了十年的承影剑。”
颁奖季的最后一站,苏晨带着 17 座奖杯回到燕京。
在工作室的陈列室里,他将金像奖最佳导演杯与多年前获得的 “华语青年影像论坛新锐导演奖” 并排摆放。
那个塑料质感的旧奖杯还带着横店片场的灰尘,此刻却在水晶灯的照射下,与旁边的纯金奖杯同样闪耀。
助理抱着最新的合作邀约推门进来,他却盯着墙上的《承影》分镜手稿出神,指尖划过 “雪山决战” 的场景设计。
那里画着主角在暴风雪中使出形意拳 “虎形”,背景是皭白的雪山与殷红的血迹。
“下一步拍什么?”
这个问题从颁奖季开始便如影随形。
在接受 BBC 专访时,苏晨望着镜头,忽然想起 18 岁在军营里第一次看《精武门》的夜晚。
“李晓龙先生说过,电影是传播武术的桥梁。我想做的,是让这座桥更宽、更稳,让全世界都能通过它,看到华夏武术的魂,看到东方美学的根。”
他摸了摸中山装内袋,那里装着续集的剧本大纲,封面上用朱砂笔写着 “承影?溯源”,第一页便是主角回到武当山寻根的场景。
深冬的燕京,初雪降临。
苏晨站在工作室的落地窗前,看着远处影视基地的灯光在雪幕中明明灭灭。
那些曾经被他视作标杆的导演、演员,此刻正成为他并肩的同行者。
那些曾经被奉为圭臬的动作片法则,正在他手中被重新书写。
他知道,属于《承影》的神话终将成为历史,但属于华语动作片的新纪元,才刚刚拉开序幕。
而他,将继续握着手中的镜头,如同握着那柄传说中的承影剑,在光影的江湖里,斩出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
窗外,雪花落在 “苏氏动作美学研究中心” 的匾额上,却很快被室内的暖气融化。
就像这个时代对革新者的所有质疑与观望,终将在真正的热爱与坚持面前,化作滋养未来的春泥。
苏晨笑了笑,转身走向剪辑室,那里还等着他为《承影》蓝光版添加一段幕后纪录片 —— 记录那些在镜头外流汗、流血,却让光影真正拥有灵魂的人们。
这,就是属于他的传奇。
没有终点,只有永远在下一站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