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护具,能实时监测演员打戏中的发力损伤。
新人培养部推出“百日筑基”计划,每天5点晨练八极拳桩功,7点学习《武经总要》,下午进行电影镜头适应训练。
苏家班的训练基地,搬迁至晨曦影业自建的武道光影基地。
这里有按照《营造法式》建造的古建格斗场,有模拟中东沙漠、北极冰原的极端环境摄影棚。
最震撼的是1:1还原的“承影雪山”场景,20米高的人造雪山配备真实雪崩装置,演员们需在零下30度环境中完成108招形意拳连环打。
国际一流的动作捕捉摄影棚里,苏晨正在测试新研发的骨骼动态捕捉系统。
这套系统能精准记录八卦掌“掰扣步”的脚踝转动角度,为动画电影《山海经》系列做准备。
更重要的是,苏家班真正做到了人才辈出!
首批学员李雪,在《承影2》中饰演“雪山守护者”。
她在拍摄“悬崖倒挂八极拳”戏份时,坚持不用替身。
腰间仅系一根1厘米粗的钢丝绳,完成360度旋转靠击岩石的动作,这个镜头让她获得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
第二批学员张昊,被陈凯哥导演选中担任《敦煌:飞天》的动作指导。
他将“太极拳缠丝劲”融入飞天壁画的舞蹈设计,让反弹琵琶的仙女拥有了“力与美”的真实感。
就连预备组的00后学员王小雨,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的“办公室八卦掌”系列,单条视频播放量破亿,被网友称为“都市丽人的防身教科书”。
“这个动作设计有苏家班的影子!”
当观众在《叶问4:终章》中看到主角使用“贴山靠”破解西洋拳击,立刻认出这是苏家班武指的手笔。
“听说这部戏的武指是从苏家班出来的?难怪打得这么漂亮!”
《眉河行动2》的丛林战场景,采用了苏家班“八极拳短兵相接”的设计,让匕首格斗充满了传统武术的节奏感。
“现在拍动作片,要是没请到苏家班的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制作!”
某部投资3亿的古装片因武指团队被苏家班截胡,不得不延期半年,最终花双倍价格请到苏家班外围顾问团队。
而作为这一切的缔造者,苏晨,如今的心态和关注点,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他依然会在凌晨三点亲自打磨分镜稿,会在片场为一个呼吸节奏的细节与演员磨合两小时。
但更多时候,他会坐在训练基地的老槐树下,看着新人练习“三体式”,偶尔上前纠正肩颈角度。
“记住,形意拳的熊形不是模仿熊的笨拙,是要像熊瞎子拍树——稳如泰山,动如崩雷。”
他拍了拍预备组学员的肩膀,对方立刻感受到一股沉劲顺着掌心传入丹田。
龙哥常说,现在的苏晨更像《承影》里的秦正国。
只是那双眼睛依然明亮如炬,每次提到新剧本,都会闪过当年拍《承影》时的炽热。
他的下一部电影,是筹备三年的《宗师列传·李书文》,讲述八极拳大宗师李书文“半步崩拳打天下”的传奇。
剧本扉页贴着李书文的老照片,旁边是苏晨的批注:
“真正的宗师,不是打遍天下无敌手,是让天下人懂武之德。”
为此,他推掉了斯皮尔伯格的科幻片邀约,带着团队在沧州蹲点半年,收集了37位八极拳传人的口述历史。
与此同时,他还在构思一个更大的计划——华夏武学宇宙。
以《承影》的守护传承为核心,串联起不同历史时期的武者故事。
宋代形意拳宗师抗金、明代太极拳创始人护经、民国八卦掌大师抗日……
每个故事都将提炼真实历史人物,融入苏氏动作美学,让观众看到,华夏武学从来不是江湖传说,而是刻在民族骨血里的坚韧!
五年时光,改变了很多。
但不变的,是苏晨办公室墙上那幅秦正国手书的“武以载道”!
是苏家班训练时震天响的“哈!哈!”声!
是晨曦影业每部作品片头那个逐渐被全球观众熟知的青铜剑标!
——它不再只是一个电影公司的logo,而是一个信号,一个让世界对华夏文化充满期待的信号。
而苏晨知道,属于他的传承之路,不过刚刚开始。
就像《承影》片尾那行字幕:“当最后一个记得的人死去,传承才会真正消失。”
他要做的,就是让更多人记住,让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