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非对称突破”,华国最终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自主创新之路。
正如歼九总设计师顾老所言:“失败是成功的阶梯,但我们需要的是能登顶的阶梯。”
林致远接过话来:“我仅代表我个人发表一下观点,歼八既然已经研制出来了,那么就有继续往下发展的必要,虽然我不知道他设计成什么样了,不过既然大家都对他寄予厚望,想来和歼七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可以升级他的航电系统,把他升级到二代半战斗机。”
“二代半?”何志军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名词,“什么是二代半战斗机?”
“就是介于二代和三代之间的战斗机。既然气动布局无法更改,我们却可以进行细小的调整,然后把更加先进的雷达系统加入其中,升级发动机,让他具有超音速巡航和超视距攻击的能力。”
“如此一来,我们和漂亮国以及熊联的差距就不会太大,毕竟改装一款战斗机,比重新设计一款新战机来说,周期会短很多。”
何志军喝了一口茶,问道:“你的意思是,让歼八作为一款过渡机型?”
“对,二代半对于现有三代机来说,差距并不会太大,在我国有地对空导弹的协助下,无以应对敌对势力的威胁。只不过,敌人也会升级他们的三代机,而且会越来越强大,所以,我们的三代机项目也要加快进程了。”
何志军想了想,又问道:“那……歼九呢?”
“既然已经有了歼八,那么歼九就算是研发成功了,对于二代半歼八改来说,提升不大,甚至可能还不如歼八,所以我觉得,没必要把钱浪费在上面,不如一起来研制三代机歼十。”
林致远和何志军的这一番对话,直接让华国歼十项目提前了十年上马,给整个华国空军的发展争取了十年的时间,为后续四代机的追赶争取了时间。
“那你认为,三代机的研制,要从哪里开始着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