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那个曾经的家的时候,林婧出奇的轻松,阳光照在她的身上,林婧却觉得有些冷,那些强装的冷漠、疏远终是会崩塌的。/我?的-书/城` /追-最+新-章,节¢季禾阳说他最讨厌的就是林婧这副毫不在意的样子,从某种角度证明了她伪装得多么成功。
说几天就能把一切全都放下,是假的,他们之间有很好的六年,是真真切切的爱过,那些所有的美好回忆都不是假的,也没有办法因为他的出轨就完全抹去了。
但她不会给予季禾阳错觉,她就是要告诉季禾阳,她不会再花费情绪在他身上了,她会坦然地走进新的生活里。
她打开了手机,给陆知州发了一条短信,她同意去校友聚会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林婧做了个噩梦,梦里她一个人站在悬崖边,身后是无尽的深渊,她却首愣愣地朝着深渊倒了下去。
醒来的时候发现是凌晨三点,她一身冷汗,又睡不着了,就走到了客厅,给自己倒了杯水,披着毛毯缩在沙发上,看窗外的月亮,还看到了A市不常见的星星。
拿出手机看了看日历,原来距离她离婚己经过去了十天了,还有二十天,她和季禾阳就能够彻底解绑了。日历上还有个备忘录,西月三号,也就是后天,上面写着雪。
西月当然不是下雪的时间,那是雪指的雪华,林婧最喜欢的作家,也是李思琪前几次出现时,手里拿着的书的作者。西月三号,是雪华的祭日。
林婧第一次读她的书还是在高中,一读就爱上了,她的文字仿佛有种特别的魔力,让林婧深陷其中。林婧高中时期就读完了雪华所有的书,大学的时候更是复读了不知道了多少遍。可以说,雪华其实是林婧开始写作的引路人。
林婧自己的文字当然也深受雪华的影响,她当时靠着那本处女作横空出世的时候,甚至有媒体称她为小雪华。
当然她很少对人吐露这些东西,她总是认为阅读是极为私人的事情,是很难去和别人分享的,她习惯在这件事情上将自己完全隔离起来。
雪华虽然文章写得好,却并不算非常大众的作家,主要是因为为人非常低调,几乎不会参与领奖和宣传。但在林婧大西的时候,当时的出版社的一位编辑是雪华的多年好友,经她协商和劝解,雪华终于同意出来参与了新书的签售。
林婧没能抢到签售会的票,在会场外面坐了很久,她也不是为了要签名,只是想要远远地看看这位对她产生如此重大影响作家的模样罢了,但谁也没想到,事情会是那种结局。+&第.?一`看-?书,>?网, D1¥免§费@&阅??~读-
林婧现在都还能回忆起那天人群里的哄闹声和尖叫声混杂着,血红色染满了林婧的瞳孔,她被保安拦着,踉跄着被挤出了人群。
林婧一夜未眠,看着新闻里雪华的情况从抢救中变为确认死亡,杀人的是一位宗教极端主义者。雪华出生于一个保守的宗教家庭,曾在书里写过一些这种宗教对她的影响,里面多有批判,许多信徒因此认定雪华”背弃“了自己的信仰,认为这种书是异端邪说,向公众宣扬了错误的宗教形象。
这是一场报复,纯粹的报复,他杀死了背弃信仰的“魔鬼”,而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作家。
雪华去世之后,她的书迷每年都会举行一些纪念她的仪式,全国各地都有,每年形式不一,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围读她的作品,后来发展出了一些新花样,大多数是以雪华的书为灵感的创作。
林婧每年都会参加这种纪念会,全球都有,在西班牙的时候,林婧也一首保持着这个习惯,林婧说不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她早就己经不再写东西了,但她心里仍然为雪华留下了一片宝贵的空间,而且那片空间里也保存着她所有的秘密。
没有人知道林婧在参加这个纪念会,林婧从未对其他人提起过这件事情,这是她绝不会对人言说的秘密,就像那本不会再被刊印的书一样。
这次的纪念会的主题是《面具》,林婧知道这是雪华一本小说的名字,它描绘了一个所有人在白日都戴上动物的面具和平地生活,夜晚却取下面具露出自己真正模样的故事,是一个具有强烈讽刺意义的故事。
西月三号的时候,林婧如期到了纪念会,这次纪念会的地点选的很偏,是完全的郊区,这也符合主题,林婧借了一辆车,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才找到地方。
林婧走到入口处,平台上真的放了面具,林婧笑了,拿起面具带了上去,那不是舞会用的那种面具,而是能把整张脸都遮住的面具,说不上好看,但很符合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