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婧暂时没能找到,她不想写一个乏味至极的故事。
几天之后,马立伟锒铛入狱,他的名声彻底臭了,纪检委很快介入了这件事情,一时之间,人心晃动,那些曾经和马立伟交好的那些教授官员人人自危,没有人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和马立伟扯上什么不正当的关系。
林婧满意于这个结果,像马立伟这样的恶人,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他们手上掌握着权力、金钱和社会地位,于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对普通人进行降维打击。对于很多受害者来说,反抗这件事情,连想都不敢想,因为对方的势力远远大于你,你不论做什么,都只是在他的手掌心里可笑地游走而己。弱肉强食,这就是这个社会所崇尚的法则。
有的人选择对这种不公平视而不见,默认这种游戏规则,又或者加入其中,成为规则的维护者。林婧不属于这两者,她的确对这种规则视而不见,但她从没有认同过这种规则,她痛恨这种规则,可这种将道德、社会良知踩在地下的规则时至今日还在被无数的人推崇。
“《诺言》以两个女人的成长印记那么深刻地描写了社会变革之下的复杂走向,包含着对社会规则的深刻批判和对寻找自我意识的强烈渴望。”那是媒体对林婧那本书的评价。
当林婧看着书封面的介绍语时,她才发现自己也曾经壮志凌云,有过那么深刻的思考,然后将其融入她的小说之中。可是走到今天,她才发现如今的她,像是一个盲人,她不再思考那些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放弃了所有情绪,包括愤怒。她总是感到无力,对于这个社会的一切,对于别人,对于自己,于是只好对所有的矛盾视而不见,以求能够平静生活。
可是她的心里,始终都有一团不灭的火焰,那种火焰,似乎再次开始燃烧了起来。她的文字,在某个时段失去了力量,可是她想,或许那种力量是可以慢慢找回的,就像她现在这样,重新融入广阔的社会之中,而不是将自己锁起来,封闭起来。
她会再次写出好东西的,她应该坚持这种信念。
-------------
林婧开始有条不紊地准备着搬离A市,她准备去往C市,那个她在那里度过了整个中学的城市,那里的天气很比A市要好很多,西季分明而且污染很小。
她对那座城市总是有一种眷恋,它不像那个林婧成长的县城,是个略显封闭和拥有伤痕的地方,对于林婧来说,它像是一个遥远的、被她虚构出来的家乡,她渴望回到那里,就像多年前,她渴望去往那里一样。
她没有立马卖掉房子,吴嘉欣的那些话还在她的考虑之中。她还有很多时间可以考虑,她卡里还有一些存款,这些存款在A市或许算不上什么,但己经足够她在C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生活得很好了。
她把家里一部分有关历史研究的书都捐给了一家图书馆:她既然不做研究了,那些书留着也没什么意思。
剩下的一部分的书都送给了李思琪,她喜欢李思琪,因为这个瘦弱的女孩总是让林婧想到自己,她们都在某种隐秘的自卑中艰难地生长着。
还有一些是林婧非常喜欢的,她准备拿到C市去。她开始联系C市的一些房屋中介,她看了一些房子,可是都不算满意。
当书籍被“清理”之后,整个屋子陡然空了起来,林婧看着空空的屋子,心里也多有感慨。她在A市待了很多年了,她没有多热爱这个地方,它是一个充满了竞争、压力的城市,可是当林婧要离开这里时,却依旧感到有些伤感。
徐琳此时正在T市出差,林婧没有告诉她自己准备离开A市的事情,至少暂时不想,即使她们是最好的朋友。或许徐琳会先从陆知州那里得到消息也未可知,可是那不是林婧需要考虑的事情。
林婧能够想到徐琳在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惊讶,以及随之而来的愤怒,可是她依然不愿意做出妥协,因为她的心里对徐琳感到失望。而这种失望,她无法正大光明地讲出来,因为她很清楚,当事件摊开的时候,她和徐琳之间的友谊或许就真的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