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殿下!”
徐平郑重领命,将那份关系重大的勘探图小心收好。
一场围绕着高炉建设的庞大工程,在李恪的亲自指挥下,迅速而有序地运转起来!
地点,被选在了距离希望谷主体约五里外的一处隐蔽山坳。
这里不仅靠近一条水量充沛的溪流,满足水力鼓风和冷却需求。
更重要的是,根据勘探图显示,附近同时存在着一处储量可观的褐铁矿脉,以及一处小型的煤矿!
简首是天选之地!
为了保密,这片区域被划为禁区,由王大山亲自挑选的最忠诚的锐士营士兵进行警戒。
所有参与建设的工匠和劳力,也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保密教育。
建设开始了!
数百名被精心挑选出来的劳力,在陈平之的统一调度下,开赴建设地点。
石虎带领着他的土木工程队,首先开始平整土地,挖掘地基。
修建通往工地的简易道路,并搭建起临时营地和工棚。
与此同时,另一批人则在他的指挥下,开始建造专门用于烧制耐火砖的新式窑炉。
根据李恪提供的图纸和配方,他们选用最纯净的高岭土,反复调配、揉捏、制坯、晾晒……
然后小心翼翼地送入窑炉,摸索着控制火候和烧结时间。
失败,是难免的。
最初烧出的几窑砖,要么耐火度不够,要么在高温下开裂变形。
但石虎毫不气馁,带着工匠们一次次调整配方,改进工艺。
李恪也时常亲临现场指导,指出关键问题。
终于,在烧废了上千块砖之后,第一批颜色土黄、质地坚硬、敲击声清脆、能够承受长时间高温灼烧的合格耐火砖,成功出炉!
而在山坳的另一边,张铁山正带着他的铁匠们,叮叮当当地忙碌着。
他们不仅要为整个工程提供大量如铁锹、斧头、锤子、凿子等的工具。
更重要的任务,是根据图纸,打造高炉所需的各种金属构件。
分别是风口、出铁口、加固铁箍、以及水力鼓风机上那些结构复杂、要求精密的齿轮、连杆和轴承!
水力鼓风机的制造,则由石虎手下最得力的几个老木匠负责。
他们对着图纸研究了数日,惊叹于其设计的精妙,然后小心翼翼地选材、刨制、榫卯、拼接……
将巨大的水轮、连杆和特制的大型风箱,一点点地组装起来。
徐平组织的勘探队,也传来了好消息。
他们在李恪指定的地点,果然发现了裸露的铁矿石,以及一层不算太厚的煤层!
虽然矿石品位不算特别高,煤炭质量也一般。
但对于从零开始的希望谷而言,这无疑己经是天大的惊喜!
小规模的开采工作立刻展开,一块块红褐色、黑褐色的矿石,以及黑色的煤块,被源源不断地用板车运往高炉建设地点。
整个希望谷的资源,都在向这个隐秘的山坳倾斜!
人力、物力、财力,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入进来!
时间一天天过去。
在数百人的共同努力下,在李恪不时利用系统知识进行的点拨下,奇迹正在发生!
那座承载着希望谷工业梦想的高炉,如同一个沉默的巨人,在山坳中缓缓崛起!
坚实的地基之上,用特制耐火砖砌筑的炉身内胆,和用普通石块、水泥砌筑的外壳,一层层地升高。
巨大的铁箍被紧紧地固定在炉身上,增加了其强度和稳定性。
旁边,巨大的水轮己经安装到位。
连接着结构复杂的木制鼓风设备,只等溪水引入,就能爆发出强大的动力。
用于堆放矿石、木炭的料场,也己初步平整出来。
虽然距离真正点火出铁,还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
但那高耸的炉身,那崭新的水力鼓风设备,那堆积起来的矿石和燃料……
无一不在昭示着,希望谷的工业革命,己经扬帆起航!
李恪站在山坡上,望着下方那初具雏形的庞大高炉,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这座高炉,不仅仅是一座炉子!
它是希望谷力量的源泉!是他未来帝国崛起的引擎!
等第一炉火红的铁水从这里奔涌而出时,必将震动整个岭南!
科技点,燃烧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