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看着李恪那真诚的眼神,心中纵有万般疑虑,此刻也不由得生出几分欣赏。*k^u¨a?i\d,u\b′o?o/k..,c?o¨m+
不管这祥瑞薯来历如何,这位吴王殿下愿意将其献出,便是大功一件!
随后,李恪又顺路带马周参观了一家官办的制陶工坊和一家纺织工坊。
这两处工坊,都展现出了一定的进步,但又控制在了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制陶工坊里,能看到一些改良过的陶轮和更大更有效的窑炉。
烧制出的陶器品质明显优于普通民间粗陶,甚至有一些上了釉彩的细陶,己经接近瓷器的质感。
但李恪解释说,这是因为恪州附近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瓷土,加上请来了一些技艺稍好的匠人,反复试验的结果。
成品率不高,成本也高,主要是为了满足恪州自身需求和少量出口换取钱粮。
纺织工坊里,能看到一些效率略有提高的改良织布机,纺出的棉布和麻布也更加细密均匀。
李恪则解释,这是公输班等人根据古籍和经验,略作改进的结果。
但受限于工匠水平和材料,暂时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与江南等地的丝绸锦缎,更是天壤之别。,E/Z¢晓-说/枉· _唔!错*内+容+
参观过程中,总能恰好遇到一些正在劳作的工匠或管事。
他们无一例外,都会在与钦差的偶遇中,表达对吴王殿下提供工作、改善生活的感激,以及对陛下派来如此贤明王爷的感恩。
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
最后一站,是城外的恪字营军营。
还未靠近,便听到里面传来整齐划一的操练呐喊声,以及兵器碰撞的铿锵之音。
进入军营,只见校场之上,数千名士兵正排列成整齐的方阵。
在将官的号令下,演练着标准的唐军步兵操典——枪阵、盾阵、变阵、冲锋……
动作整齐划一,气势如虹!
士兵们个个精神饱满,身形健硕,脸上带着一股彪悍之气。
他们身上穿着统一的铁甲(并非最精良的合金钢甲),手中拿着锃亮的长矛或横刀(同样是标准钢材,而非特种钢)。
整个军营,打扫得干干净净。
营房、仓库、马厩等设施,都规划得井井有条,透着一股严谨肃杀的气氛。
“好!好一支强兵!”
马周看着眼前这支军容严整、杀气腾腾的军队,忍不住赞叹道。!我_的¢书.城? ^芜¢错¢内^容¢
他也是见过世面的人,长安的禁军、边疆的百战雄师,他都见过。
眼前这支恪字营,虽然人数不多(只展示了五千),但其精气神和训练水平,绝对不输于大唐任何一支精锐部队!
“天使大人过奖了!”
李恪连忙谦虚道:“这些儿郎,大多是收拢的流民和本地良家子弟,底子薄。”
“恪只是按照朝廷颁发的操典,日夜勤加操练,又勉强为他们置办了一些还算堪用的兵甲,希望能让他们在保境安民之时,少些伤亡罢了。”
“与京师禁军和边镇雄师相比,还差得远呢!”
“殿下谦逊了。”
马周目光扫过那些士兵手中的武器和身上的甲胄,心中暗忖。
这哪里是“还算堪用”?分明是精钢打造的上等兵甲!
寻常州府的军队,可没这么好的装备!
这吴王,嘴上说没钱,怕是把钱都砸在这军队上了!
“殿下治军有方,令人钦佩。”
马周收回目光,微笑道:“有此强军,恪州安矣,岭南亦安矣。”
视察结束,己是傍晚时分。
李恪再次设宴款待马周,席间,他不断地向马周诉苦。
强调岭南治理之艰难,蛮夷袭扰之频繁,财政之窘迫,人才之匮乏……
言辞恳切,神情忧虑,仿佛下一刻恪州就要维持不下去了一般。
“天使大人。”
李恪端起酒杯,神情沉重地说道:
“恪知道,陛下和朝廷,对恪寄予厚望。然岭南之地,实在不比中原。”
“此地山高林密,瘴疠横行,民风彪悍,教化未开。恪虽殚精竭虑,夙兴夜寐,却常感力不从心啊!”
“今日天使大人所见,不过是恪州勉力维持的一点表象罢了。实则内里,困难重重!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粮……”
“若非那祥瑞薯侥幸成功,恐怕早己饿殍遍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