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在宴会之上,但他刻意压低了一些声音,营造出一种私下密谈的氛围:
“陛下说,殿下年轻有为,能力出众,将恪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有些出乎了他的意料。”
马周的目光落在李恪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陛下对殿下在岭南的成就,是十分欣慰和赞赏的。”
“陛下希望殿下,能继续殚精竭虑,为国镇守南疆,将这蛮荒之地,真正变成我大唐的沃土,为朝廷分忧。”
这番话,是标准的“糖衣”,先给足了肯定和鼓励。
李恪立刻激动地回应:“请天使大人转告陛下!恪定不负陛下厚望!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只要恪还有一口气在,定保南疆无虞,为陛下守好这大唐的南大门!”
“嗯。”
马周点了点头,随后话语中的“炮弹”开始显露:
“不过……陛下也提到,朝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他故作沉吟,仿佛有些难以启齿:
“有人说,殿下在恪州似乎过于锐意进取了些。”
“筑城设州,任命官吏,发行票引……这些举动,虽然殿下解释是情有可原,但也确实容易引人非议。”
“陛下宽仁,体谅殿下在岭南的难处,并未深究。但陛下也希望殿下明白,凡事……过犹不及。”
马周的语气十分温和,但话中的警告意味却十分明显。
“身为大唐藩王,恪守臣节,遵循朝廷法度,方是长久之道。”
“有些事情,还是应当先奏请朝廷,获得允准之后再行实施,方能杜绝悠悠众口,也让陛下更加放心。”
这番话,点出了李恪的逾矩行为,暗示朝廷己经有所耳闻。
并明确提出了警告,希望李恪有所收敛,凡事要先请示汇报。
李恪的脸上,适时地露出了惶恐和惭愧的神色。
他猛地站起身,对着长安的方向深深一揖:
“恪知罪!陛下教诲,金玉良言,恪必定铭记在心,时刻反省!”
“恪初至岭南,急于求成,加之年轻识浅,考虑不周,确实在一些事情上操之过急,有失分寸,以致引来非议,让陛下忧心,实乃恪之大罪!”
他语气沉痛,仿佛真的在深刻反省:
“请天使大人转告陛下,恪日后行事,定当三思而后行,凡重大事务,必先奏请朝廷,绝不敢再擅作主张!定当恪守臣子本分,唯陛下之命是从!”
他的认错态度之诚恳,反应之迅速,让马周都差点以为,眼前这人是真的被自己点醒,幡然悔悟了。
但马周心中清楚,这恐怕依然是表演。
不过,李恪愿意演下去,愿意在表面上做出让步,这本身也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