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网 > 大唐:开局被贬,我反手狂建帝国 > 第113章 燧发枪问世!从此战场无神佛!

第113章 燧发枪问世!从此战场无神佛!

恪州,格物院下辖,高度机密的军工作坊。¢x,i·n~w,a+n+b·e+n!.^o~r·g?

这里,是整个恪州防卫最森严的地方之一,甚至超过了存放金银的府库。

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外围由最忠诚的陷阵营老兵把守,内部则是由王府亲卫亲自监控。

任何未经授权的靠近,都将被格杀勿论!

因为这里,正在进行着一项足以颠覆整个时代战争模式的研发——新式火器的制造!

李恪深知,他之前装备给军队的那些“手炮”,本质上只是过渡产品。

虽然在对付装备简陋、组织混乱的黑山蛮时。

依靠着出其不意的巨响和烟雾,以及一定的杀伤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其缺点也同样明显。

发射准备繁琐,需要用火绳点燃引火药,速度极慢。

火绳需要保持燃烧,夜晚容易暴露目标,且携带不便。

极其害怕风雨天气,潮湿的火绳和引火药,会让手炮变成烧火棍。

射击精度极差,更多的是依靠概略射击和声光效果进行威慑。

这种武器,欺负一下土著和装备落后的敌人还行。

若是对上训练有素、甲胄精良的正规军,比如大唐边军或者未来可能遇到的其他文明的军队,其效能将大打折扣!

李恪要的,是一种真正能够取代冷兵器,成为战场主宰的革命性武器!

在他的亲自指导和格物院无数匠人日以继夜的努力下。

在日益精进的钢铁冶炼技术、弹簧制造工艺和初步的精密机械加工能力(虽然还很粗糙,但己能满足需求)的支持下。

一个困扰火器发展数百年的关键瓶颈,终于被突破了!

这一日,军工作坊的核心试验区,气氛凝重而又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

李恪、王大山、宋应星,以及几位军工作坊的总负责匠师,都屏息凝神地站在一个新搭建的、有顶棚遮蔽的射击台后。

在他们面前的架子上,整齐地摆放着十几支崭新的“长铳”。

这些长铳,与之前的手炮有着显著的不同:

枪管更长,由更精良的百炼钢锻打而成,内壁经过了初步的打磨。?墈~书`屋¨小\税!惘` ~罪?芯^章!結,耕+辛?快′

虽然还是滑膛,但比手炮粗糙的铸铁管要规整得多。

枪托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可以稳定地抵肩射击。

最核心的区别,在于枪管后方那个精巧而复杂的金属结构——燧发枪机!

它不再需要那根麻烦的火绳!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扳机、击锤、燧石夹、火镰(受燧石撞击的钢片)和火药池(盛放引火药的小池)组成的联动装置!

“殿下,此乃按照您的构想,结合我等匠人反复试验,最终制成的燧发枪!”

一位须发花白、满手油污的老匠师,激动地介绍道:

“其精髓,便在于这燧发枪机!”

“扣动扳机,击锤便会带着燧石,狠狠砸在火镰之上,瞬间迸发出火花,引燃火药池内的引火药。”

“再通过火门,点燃枪膛内的发射药,将弹丸射出!”

“整个过程,迅捷可靠!远非火绳枪可比!”

老匠师的声音都在颤抖:“更妙的是,它不再惧怕风雨!”

“只要火药池有盖保护,寻常雨水,根本影响不了发射!”

“不仅如此!”

另一位负责弹药研发的匠师也上前一步,从旁边拿起一个用油纸包裹的小圆筒,小心翼翼地撕开。

“殿下请看!此乃定装纸壳弹药!我们将定量的发射药和一枚铅弹,预先包裹在这涂油的纸壳内。”

“使用时,士兵只需用牙咬开纸壳尾部,将少量火药倒入引火池,再将剩余的火药和弹丸顺着枪口倒入,用通条捣实即可!”

“如此一来,装填速度,比之过去用药勺、药壶、弹丸袋分别装填,快了何止一倍!”

“熟练的士兵,一分钟发射三到西次,也并非难事!”

听着匠师们的介绍,看着眼前这闪烁着金属光泽、充满了力量感的燧发枪,以及那小巧玲珑的定装纸壳弹药。

即便是早己知晓其原理的李恪,心中也不由得一阵激荡!

而王大山,这位身经百战、见惯了沙场血火的老将,更是瞪大了眼睛,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

他死死地盯着那燧发枪机,仿佛要将它的每一个零件都刻进脑子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