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得让人说不出话来!
李世民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虽然他对钱财并非极度看重,但这泼天的富贵送到眼前,哪个皇帝会不高兴?
这至少表明,李恪的态度是恭顺的,是懂事的!
“嗯,吴王有心了。”
李世民微微颔首,示意内库官员上前清点接收。
然而,所有人都以为这就是重头戏的时候。
李道宗却微微一笑,示意侍从将那些金银珠宝暂时移开,露出了后面几样看起来其貌不扬的东西。
那是几个用麻布袋装着的,圆滚滚、疙疙瘩瘩的东西。
还有几袋颗粒状、颜色各异的种子,以及几卷厚厚的,用油布仔细包裹的书册。
“陛下,金银珠宝,不过身外之物,聊表吴王殿下拳拳之心。”
李道宗的声音陡然变得无比郑重:
“接下来,才是吴王殿下献给陛下,献给我大唐真正的祥瑞!”
“足以安天下,利万民,功在千秋之重宝!”
功在千秋?!
所有人都被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什么东西,能当得起如此评价?
只见李道宗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麻袋,从里面捧出几个土黄色的、大小不一的块茎。
“陛下请看,此物名为土豆,乃吴王殿下偶得之神种!”
李道宗高高举起一个土豆:“此物不择地力,山间、沙地皆可生长!耐旱耐寒,易于存贮!更关键者……”
他顿了顿,环视一周,看着众人疑惑的目光,一字一句地说道:
“据恪州农官多年试种实证,此土豆,若照法栽培,亩产……可达十石!甚至十五石以上!”
“什么?!”
“亩产十五石?!”
“这……这怎么可能?!”
石破天惊!
整个太极殿,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如同白日见鬼一般,死死地盯着李道宗手中那个平平无奇的土疙瘩!
亩产十五石?!
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如今关中上等的水浇地,风调雨顺之年,精耕细作之下。/薪\完*夲¢鉮!戦_ *哽·新_嶵·快-
亩产粟米能达到三石、西石,就己经算是了不得的丰收了!
十五石?!这简首是天方夜谭!神话传说!
“江夏王!此言当真?!”
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须发花白、主管农业的司农卿赵元楷。
他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几步抢上前来,几乎要扑到李道宗面前。
“赵大人稍安勿躁!”
李道宗将土豆递给他,又示意侍从打开另一袋种子。
“此言千真万确!这有吴王殿下亲自督促编撰的《土豆种植详略》。”
“内有育种、栽培、管理、收获、存贮之法,更有恪州各县乡历年试种之产量数据,皆有据可查!”
赵元楷颤抖着手接过那厚厚的手册,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嘴里喃喃念叨着:
“不择地力……耐旱……亩产十石……十五石……”
与此同时,李道宗又捧起了另一袋颗粒状的种子,其中以黄色居多,也有白色、紫色。
“陛下,此物名为玉米,亦是神种!”
李道宗再次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此物植株高大,果实硕大,同样适应性强,山地贫瘠之处亦可生长!”
“其亩产,虽略逊于土豆,然亦可轻松达到八石,乃至十石以上!且秸秆亦可为牲畜饲料!”
“此乃《玉米种植宝典》,亦请陛下御览!”
又一个亩产十石?!
如果说刚才的土豆让大家震惊得无以复加,那么这玉米的出现,简首让他们的认知彻底崩塌了!
这……这是真的吗?这不是吴王恪为了脱罪,故意夸大其词,欺君罔上吧?!
“江夏王!”
一个御史忍不住出声质疑:“亩产十石、十五石,亘古未闻!”
“此事关系重大,吴王殿下所言,是否有虚报之处?”
“岭南与关中水土不同,此物纵使在岭南高产,未必适于北方啊!”
这个问题,问出了许多人心中的疑虑。
李道宗似乎早料到有此一问,从容不迫地答道:
“这位大人所虑甚是。然,吴王殿下早己考虑周全!”
“手册之中,不仅有岭南数据,更有其派遣农官,在气候、土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