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的秋日,天高气爽。¨c*h*a`n/g~k`a¨n`s~h-u·.?c¨o,m,
黑铁山矿区方向,铁路工地上那热火朝天的喧嚣,仿佛能顺着风,隐隐传到数十里之外的恪州港。
数万建设者正在用汗水和钢铁,浇筑着陆地交通的未来。
而在恪州港东侧,一片规模宏大、戒备森严的区域——恪州造船总局,同样是一片繁忙景象。
自李恪入主岭南以来,对造船业的投入便从未吝啬。
从最初的修缮旧船、仿造福船沙船,到后来引进水密隔舱、优化帆索设计,恪州水师的舰船实力一首在稳步提升。
但这一切,在机械宗师墨班到来之后,迎来了一次真正的质变!
李恪深知,未来的世界,是海洋的世界!
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了贸易的命脉,掌握了战略的主动权!
而要掌握海洋,就必须拥有领先时代的强大舰船!
因此,在墨班初步熟悉了格物院的情况,并对蒸汽机车设计进行了颠覆性的优化之后。
李恪便立刻将这位宗师的一部分精力,引导向了造船总局。
造船,与机械工程、精密制造、材料学、流体力学息息相关,正是墨班大展拳脚的绝佳舞台!
此刻,造船总局内最大的一座干船坞周围,人头攒动,气氛热烈。
这座干船坞本身,就是恪州基建实力的体现。
巨大的水泥坞墙,精密的注排水闸门,两侧高耸的、由蒸汽驱动的龙门吊(墨班指导下制造的初代产品,用于吊装大型船材),无不彰显着工业的力量。
而船坞之内,一艘崭新的、与众不同的战船,正静静地矗立在巨大的木质支撑架上,等待着它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下水!
这艘船,体型比大唐水师现役的主力战船要更为修长,线条流畅优美,显然经过了精心的水动力学优化。
船体采用了坚固的铁力木作为龙骨和主要框架,并在关键的防护部位,如水线附近和甲板要害处,镶嵌了厚实的熟铁装甲板!
这是恪州钢铁厂配合造船需求,专门研发的新产品,虽然还无法抵御重型火炮(尚未出现)。
但对于防御弓弩、火箭、小型投石机以及接舷战中的兵器,效果显著!
高耸的三根桅杆,悬挂着经过改良的硬帆,帆布是恪州纺织厂出产的最坚韧的多层复合棉麻帆布。¨x^i¢a!o~s^h\u/o_c-h+i·..c\o\m^
帆索和滑轮系统也经过了墨班的优化,更加省力,升降和转向更加灵活。
甲板宽阔平整,预留了多个炮位。
船艏和船尾,都设计了坚固的撞角,并加装了便于士兵射击和投掷的舷墙和女墙。
船体内,严格按照最新的标准,设置了十三个水密隔舱,极大地提升了船只的抗沉性。
即便是被敌人撞角或者触礁导致一两个隔舱进水,也能保证船体不会立刻沉没,为船员争取了宝贵的自救或撤离时间。
仅仅是这些改进,己经足以让这艘新船,领先于同时代绝大多数的战船!
但,这还不是它最引人瞩目,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方!
在船体中后段,靠近水线的位置,两侧各有一个奇特的、被严密保护起来的突出结构。
仔细看去,那似乎是……某种巨大的轮状物!
是的!那正是这艘新船最大的秘密武器——一套实验性的明轮推进装置!
而在船体内部,一个经过特殊防火、隔热处理的舱室内,安放着一台由格物院蒸汽动力司与墨班联合攻关、专门为舰船设计的小型化高压辅助蒸汽机!
这台蒸汽机,功率并不算特别强大,大约只有后世早期蒸汽轮船的几分之一。
它的主要作用,并非要完全取代风帆,成为主动力。
而是作为一种辅助动力,用于在无风、微风或者需要逆风行驶、抢占有利阵位、以及进出港口等特殊情况下,为战船提供额外的、不依赖风力的低速机动能力!
将笨重、高温、震动巨大的蒸汽机搬上木质结构的战船,并且还要保证安全可靠,其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锅炉的防火与散热、蒸汽管道的密封与抗震、动力如何稳定地传递到船外的明轮上、煤炭的储存与加注、以及操作人员的培训……
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
但在墨班这位宗师级的机械大牛亲自坐镇,以及王铁牛等实践狂人的不懈努力,再加上李恪不计成本的资源投入和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