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传音还要神奇!”
“呵呵,此物不仅能观景,更能观星。”
李恪笑道,“夜晚用它仰望星空,可见朗月之上的环形山脉,可见星辰之伴,甚至可见银河之璀璨,远非肉眼可比。”
“观星……”陈平之眼睛一亮,“仰观天象,体察天意!这……这可是帝王最看重的祥瑞啊!”
“正是此理。”李恪点头,“我那父皇素有雄心,亦对天地运行之道颇感兴趣。”
“送此物给他,一来是新奇有趣,能博他一笑。二来,仰观天象,也符合他九五至尊的身份。”
“殿下英明!”
陈平之恍然大悟,随即又想到:
“可此物如此精妙,若是……”
“放心。”李恪打断了他的担忧,“千里镜的关键,在于镜片的研磨和组合。”
“这其中的工艺,格物院己经摸索了许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才勉强达到现在的水平。·顽? ? .鰰.栈/ .埂-欣-嶵′快~”
“就算把这东西拆了,没有相应的技术、工具和大量试错,他们也仿制不出来。”
“更何况,这只是折射式望远镜的早期版本,与我们未来真正要用在军事和科研上的,还有很大差距。”
送出去的,必须是好东西,但绝不能是最好的,更不能是无法掌控的。
这是李恪一贯的原则。
“而且,”李恪拿起一支笔,开始亲自撰写说明书,“我们还要附上一份详细的使用说明,以及一份简单的星图。”
“告诉他,如何用此物观测日月星辰。”
他一边写,一边说道:
“说明书里,除了介绍如何观星,还要不经意地提一句……”
李恪笔尖一顿,在纸上写下:
“……此镜不仅可仰观天象,亦可极目远眺,于高处瞭望,数百丈外人马舟车,清晰可辨,或可用于军情侦察,防患未然……”
陈平之看到这行字,不由得再次佩服起自家殿下的心思缜密!
这话说得,简首是滴水不漏!
明面上,是说这东西可以帮助皇帝观察军情,是为了防患未然,是为了巩固大唐的统治!
这是忠臣孝子的表现!
但实际上,也是在巧妙地提醒李世民:
你看,我能造出这么厉害的千里眼,我岭南的技术实力,就是这么强!
既展现了实力,又表达了忠心。
既送上了祥瑞,又提供了实用价值。
既满足了皇帝的好奇心,又没有触碰真正的核心技术!
这份礼物,简首是为当前的局势量身定做!
“传令下去!”
李恪将写好的说明书和一份绘制精美的基础星图交给陈平之。
“挑选最好的工匠,用最名贵的材料,再精心打造一架一模一样的千里镜,务必做到尽善尽美,不留丝毫瑕疵!”
“用最好的锦盒包装,连同这份说明和星图,作为本王献给父皇的寿礼,尽快派可靠之人,送往长安!”
“是!殿下!臣立刻去办!”
陈平之郑重地接过,他知道,这份看似简单的礼物,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远比那些真金白银要重要得多!
……
长安城,太极宫。
李世民最近的心情,确实有些复杂。
一方面,岭南传来的消息,大多是好消息。
被贬的儿子李恪,不仅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将贫瘠的岭南治理得有声有色。
开山修路,改良农具,推广新作物,使得岭南民生大有改善,税赋也逐年增加。
近期更是办成了两件大事!
一是修建了一条能跑不用马拉自己会动的铁车路,极大提升了矿石运输效率,据说钢铁产量大增。
二是组建了一支水师,竟然一举剿灭了盘踞南海多年的巨寇黑鲨帮,缴获无数,还解救了大量被掳百姓,扬了大唐国威!
这些功绩,让李世民感到欣慰和自豪。吾家麒麟儿,果然不凡!
但另一方面,泉洲水师都督刘仁轨那份八百里加急的密报,却让他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密报中,刘仁轨用极其震惊的语气,详细描述了他亲眼所见的恪州怪船。
不用风帆便能高速航行,船体部分似乎由钢铁构成,还装备着威力远超现有火炮的新式武器!
其军容之严整,气势之迫人,让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这让李世民不得不警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