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网 > 大唐:开局被贬,我反手狂建帝国 > 第148章 长安急报!千里传讯,电报初显威!

第148章 长安急报!千里传讯,电报初显威!

岭南,恪州,格物院,电学司。¨兰*兰~雯`学? ,追+醉^辛?章\劫,

自从第一盏碳丝白炽灯泡,在那注定载入史册的夜晚被成功点亮之后。

整个电学司的研究员们,都陷入了一种近乎狂热的兴奋状态。

亲王殿下所描绘的那个电力时代的宏伟蓝图,如同最耀眼的星辰,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

虽然发电机的研制被列为了最高优先级。

但另一项由亲王殿下亲自点拨、看似与光明和动力关联不大,却同样被反复强调其划时代意义的研究,也在同步进行着,并且进展神速。

这项研究的核心,在于一种被殿下称为电磁感应的奇妙现象。

按照殿下的理论指导和简化模型演示,宋应星带领的团队惊讶地发现。

当电流通过缠绕的铜线圈时,竟然能产生一种无形的“力”,可以吸动附近的铁器!

如同……磁石一般!

而且,这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强弱和线圈的圈数来改变!

更让他们匪夷所思的是,反过来,当一块磁石(或另一块通电的线圈)靠近或离开一个闭合的线圈时……

那个线圈里,竟然也能凭空产生电流!

这简首颠覆了他们对物理世界的认知!

电与磁,这两种看似毫不相干的力量,竟然存在着如此紧密而奇妙的联系!

“殿下真乃神人也!”

宋应星不止一次在实验成功后,对着亲王府的方向深深作揖,感慨万千。

“若非殿下点破玄机,我等穷尽一生,恐怕也只能在门外徘徊,无法窥得这电生磁、磁生电的天地至理!”

有了电磁感应的理论基础,以及伏打电堆提供的相对稳定的电源。

李恪提出的下一个目标——有线电报机,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

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当然,这是站在李恪的角度):

利用电流的通断,控制接收端一个电磁铁的吸合与释放,带动一个小锤敲击金属片发出声响。

只要事先规定好不同的声音组合代表不同的文字或字母,就能实现远距离的信息传递!

李恪亲自设计了简化的发报电键和声音接收器,并成功引入了后世著名的摩斯电码。

当然,他进行了一番简化和改编,使其更适用于汉字体系,例如使用西位或五位数字代码对应常用汉字编码,类似于后世的中文电码,或者首接用拼音字母的摩斯电码传递信息再翻译。+1_8+0~t·x-t~..c_o\m,

格物院的工匠们,在宋应星等人的指导下,很快就制造出了第一批简陋但功能完备的有线电报机原型。

滴!嗒!滴滴!嗒嗒!

当发报员在这一端按下电键,通过一根长长的、用橡胶和生漆做了绝缘处理的铜线,远在另一端的接收器,几乎是“瞬间”就发出了清脆的、长短不一的“滴嗒”声!

第一次测试成功时,所有参与的研究员都惊呆了!

“通……通了?”

“隔着这么远……真的能传讯?!”

“这……这简首是千里传音啊!”

他们之前虽然相信亲王殿下的理论,但当这超越时代的技术真正实现时,那种震撼感,依旧无与伦比!

有了电报机,下一步,便是铺设电报线路。

这,才是真正的难点!

尤其是,李恪的目标,不仅仅是在岭南内部建立通讯网络。

他需要一条能够将触角,伸向帝国心脏——长安的秘密线路!

这绝对是一项浩大且极其隐秘的工程!

李恪动用了难以想象的资源。

一部分线路,借用了正在铺设的部分军用通讯线路,由恪州最忠诚的工程兵部队秘密施工。

另一部分线路,则伪装成某个新成立的、业务范围遍及南北的大型商号铺设的内部联络线,混杂在正常的商道建设中。

线路的走向,也经过精心规划,尽量避开人口稠密区和重要关隘。

选择偏僻的山路、河谷,甚至利用水下线缆,用油布、橡胶、沥青等材料做了多层防水绝缘,横渡某些河流。

无数人力物力被投入其中,镇抚司的力量也被全面动员起来,负责沿途的警戒、保密和情报收集。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克服了无数技术和环境上的困难。

一条连接恪州,蜿蜒北上,最终抵达距离长安城外百余里处。

一个伪装成普通军屯据点的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