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太极宫。+咸~鱼\墈¢书·王. ~首_发?
这座象征着大唐帝国最高权力的宫殿群,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围困与血战。
虽然岭南军入城后,外围的喊杀声己迅速平息。
但宫墙内外,依旧弥漫着散不去的硝烟味和淡淡的血腥气。
地面上,仓促清理过的血迹还隐约可见。
宫墙上,布满了斑驳的箭痕、刀砍斧凿的印记,甚至还有几处被小型爆炸物(可能是叛军绝望之下使用的土制炸药)熏黑的痕迹。
沿途的宫娥、宦官们,一个个面色惨白,眼神惊惧,走路都贴着墙根,大气不敢喘一口。
取代了原本羽林卫和千牛卫防守位置的,是一队队身姿挺拔、军容肃整的岭南士兵。
他们手持上了刺刀的燧发枪,目光警惕地扫视着西周,沉默而坚定地执行着警戒任务。
他们与这古老宫殿的雕梁画栋,构成了一种奇异而又充满冲击力的画面——
新时代的铁血力量,正式接管了旧帝国的权力核心。
李恪身着一身并不过分华丽,但裁剪得体、更显英武的亲王常服,外面披着一件象征军权的玄色披风。
在亲卫队长李君羡以及十余名最精锐的王府亲卫的护卫下,一步步踏上了通往甘露殿的白玉石阶。
他的步伐不快,但每一步都沉稳有力,玄色披风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摆动,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场。
周围的宫人纷纷跪伏在地,头都不敢抬。
甘露殿,这里曾是李世民处理日常政务、召见亲信大臣的地方。
也是他在此次宫变中,最后坚守的堡垒。
殿门敞开着,但气氛却异常凝重。
当李恪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口时,殿内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大殿中央,李世民穿着一身略显凌乱的常服,头上的发髻也有些散乱,脸上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疲惫。
但那双曾经睥睨天下的眼眸,此刻却闪烁着极其复杂的光芒。
他就那样静静地坐在御座之侧的一张软榻上(并非正式的龙椅),看着门口那个缓步走来的儿子。
他的身边,长孙皇后脸色苍白,眼眶微红,显然也是经历了极大的惊吓和煎熬。
但她依旧强撑着,保持着母仪天下的仪态,看向李恪的目光中,同样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有欣慰,有担忧,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畏惧。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几位在危难中始终坚守在李世民身边的重臣,此刻也是衣衫不整,身上甚至还带着血污和硝烟的气息。\第¨一/看?书?旺· ^嶵¢芯*章+洁_更-歆\快!
他们看着李恪,眼神中除了劫后余生的庆幸……
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眼前这位年轻亲王所展现出的恐怖力量的敬畏。
“儿臣李恪,救驾来迟,致使父皇母后受惊,罪该万死!”
李恪走到大殿中央,对着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郑重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大礼。
姿态恭敬,无可挑剔。
然而,这恭敬的姿态,却无法掩盖他身后那支刚刚用雷霆手段碾平了叛乱……
此刻正实质性控制着整个长安城的强大军队所带来的无形压力。
李世民的目光,在李恪身上停留了很久很久。
熟悉,又陌生。
这还是那个被他贬斥岭南,在他眼中曾经略显稚嫩、空有奇思妙想却远离权力中心的儿子吗?
不,不是了。
眼前的李恪,眉宇间虽然依旧带着年轻人的英气。
但眼神深邃,沉稳如山,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掌控一切的自信和力量。
这种气质,甚至比当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前的自己,更加令人心悸!
尤其是想到城外那如同天神武器般的恐怖火炮……
想到那些令叛军闻风丧胆、战无不胜的燧发枪军团……
想到那超越时代想象的铁路和电报……
李世民的心中,五味杂陈。
有欣慰——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他力挽狂狂澜,拯救了大唐,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有恐惧——这股力量太强大了,强大到己经远远超出了他的理解和掌控范围!
他这个皇帝,在这股力量面前,似乎……不堪一击?
有无奈——若非自己当初将他逼往岭南,他会拥有今天这般实力吗?这算是自食其果?
有悔恨——或许,当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