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帝国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底盘。
那么畅通的社会流动渠道,特别是以教育为核心的上升通道,则是为帝国注入源源不断活力的引擎!
李恪深知,一个僵化的、阶层固化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
唯有让最广大的人民,特别是底层百姓,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才华,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跃升,帝国才能永葆生机!
为此,他将教育放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基础教育加速普及,国立小学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兴建,适龄儿童的入学率逐年攀升。
同时,扫盲运动也在成年人中广泛开展。
中学教育开始成为连接小学和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
国立中学除了教授传统的经史子集,更将格物、算数、外语(针对主要贸易对象国)列为必修课!
高等教育体系也在日益完善。
京师大学堂、皇家理工学院、皇家医学院、皇家师范学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成为了帝国培养顶尖人才的摇篮。
这些学府招生,不问出身,只看成绩!
每年都有大量的寒门子弟,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得以进入这些知识的殿堂!
职业技术教育也蓬勃发展。
针对那些不适合或不愿意走学术路线的学生,各地建立了大量的职业技术学校。
教授机械、纺织、建筑、会计、护理等实用技能,为帝国的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合格技术工人。
新式科举彻底取代了旧制。
考试内容不再局限于诗词歌赋、经义策论,格物、算学、律法、工程、经济等实学的比重越来越大!
进入仕途的标准,不再仅仅是文采,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改变命运!”
在开元盛世,它真正从一句口号,变成了无数普通人可以触摸的现实!
……
李小山出生在秦岭深处一个偏远的山村。
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按照过去的轨迹,他长大后,大概率也是重复父辈的命运。
但开元新政的光芒,照亮了这个小山村。
村里建起了国立小学,李小山因为天资聪颖,被老师推荐,免费入学。
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那些从未接触过的知识。
特别是对格物课上老师讲解的杠杆原理、浮力定律、以及那些关于电和磁的神奇现象,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小学毕业后,他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州府的国立中学!
这在他们那个小山村,简首是天大的喜事!
乡亲们敲锣打鼓,凑钱给他当路费。
在中学里,李小山更是如鱼得水。
他不仅在格物和算学上展现出惊人的天赋,更发奋学习,弥补自己在文史和外语上的短板。
三年后,他参加了京师大学堂的入学考试!
当鲜红的录取通知书,通过帝国日渐发达的邮递系统,送到那个小山村时,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李小山的父母更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们的儿子,一个世代务农的农家子弟,竟然考上了帝国最高学府!
要去首都长安念书了!
这在以前,是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李小山背着简单的行囊,告别了父母乡亲,坐上了通往长安的火车。
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和城镇,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他知道,他的命运,己经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他立志要在大学里好好学习!
将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报效陛下,报效帝国,也要让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李小山,只是无数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寒门子弟中的其中之一。
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为帝国的各个领域,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和创造力!
……
开元七年的大唐,就像一艘己经完成了加速、进入了稳定巡航状态的超级巨轮。
它或许不再像前几年那样,时时刻刻都有石破天惊般的科技突破或对外征伐。
但它在内部治理的深度、广度、和温度上,却在持续地、稳健地向前迈进。
环境治理的未雨绸缪,社会保障的温暖覆盖,法律体系的日臻完善,社会流动的蓬勃活力……
这一切,共同构筑了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富足、更加充满希望的盛世图景。
李恪站在太极宫的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