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网 > 大唐:开局被贬,我反手狂建帝国 > 第176章 太子监国!雏龙初啼,帝国基业永固!

第176章 太子监国!雏龙初啼,帝国基业永固!

开元八年,初夏。·辛¨顽· ′ ·鰰_占? ·冕*费^粤_读.

长安,这座融合了古典气韵与工业脉搏的伟大都城,经历了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帝国的发展,己经从早期那种爆炸式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突破,逐渐转向更加稳健、更加注重内生增长和精细化治理的新阶段。

而在这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一个关乎帝国未来的重要议题,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皇太子!

当今陛下李恪,春秋鼎盛,精力充沛,但未雨绸缪,乃是圣君所为。

他早己为帝国选定了继承人,并倾注了无数心血进行培养。

皇太子,李启明!

这位年方十九,虚岁二十的帝国储君,乃是李恪与一位世家大族之女,贤良淑德皇后的嫡长子。

其名“启明”,寓意深刻,既是启迪光明,亦指引路的晨星。

寄托了李恪希望他能承继自己开创的伟业,将大唐带向更光明未来的厚望。

与历史上那些或耽于享乐、或困于权斗、或只知经义的储君不同。

李启明所接受的教育,是李恪结合大唐国情和时代发展,精心设计的文理兼修、古今贯通的精英培养模式!

自幼,他便在当世大儒的教导下,深入研习儒家经典、历代史书、诗词歌赋,涵养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仁政治国理念。

知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警戒。

但与此同时,他的另一半时间。

则是在皇家科学院的院士和京师大学堂的顶尖教授们的亲自指导下,系统学习着塑造这个新时代的核心知识!

格物(物理、化学),他能清晰地阐述蒸汽机的原理,理解电力的奥秘,甚至能与墨班等大匠师探讨材料学的最新进展。

算学,他不仅精通传统的《九章算术》,更能熟练运用微积分(李恪从系统加之记忆中提取,由科学院完善推导)解决复杂的工程和经济模型问题!

经济学,他系统学习了李恪亲自编撰、结合帝国实践的《国富论概要》和《工商管理基础》,了解市场规律、财政税收、银行金融的运作。

军事学,他不仅熟读兵法,更进入皇家军校接受了严格的训练。

学习现代军事理论、武器装备,包括从步枪到铁甲舰,甚至飞艇、装甲车的初步应用,并多次随军观摩演习。

法学,他通晓《大唐开元新律》的每一条细则,理解程序正义和证据法学的精髓。

外语,他甚至能用流利的大食语和初步掌握的罗马语,阅读鸿胪寺和西海经略司递交的关于西方世界的报告!

可以说,李启明是在儒家修齐治平的框架下,被灌注了工业时代科学理性内核的新一代统治者!

他既拥有传统储君的德行与威仪,更具备了驾驭这个日新月异、力量空前强大帝国的眼界与能力!

李恪对这个儿子的成长,倾注了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位帝王的耐心和智慧。_s?j·k~s*a/p,p~.?c*o?m-

他深知,一个合格的继承人,绝不仅仅是关在深宫里读书就能培养出来的。

必须让他接触实际,处理政务,经历风雨!

“启明。”这一日,处理完日常政务后,李恪将皇太子单独留在了两仪殿。

“儿臣在。”

李启明躬身应道,他身材挺拔,面容继承了李恪的英挺,但眼神更显温润平和,气质沉稳。

“自朕登基以来,虽勤于政事,然帝国疆域辽阔,百业待兴,许多地方,朕未能亲至。”

李恪缓缓说道,目光落在墙上巨大的地图上。

“朕打算,于仲夏之后,进行一次为期两月的地方巡视。”

“此次巡视,朕欲乘腾龙二号飞艇,先至江淮,视察江淮工业区的发展近况,以及淮河、长江下游的水利工程。”

“随后,或乘火车南下,或继续乘飞艇,巡视两湖、巴蜀之地,考察新作物推广、内陆交通建设及地方治理情况。”

李启明静静地听着,他知道父皇绝非只是闲聊。

果然,李恪话锋一转,目光炯炯地看向他:

“朕离京期间,朝中日常政务,便由你代为处理。朕决定,正式设立太子监国之制。”

“凡朕巡视、亲征或短期休养期间,由皇太子代朕总理朝政,处理非重大决策性事务。”

“遇有军国大事或律法修订等,需即刻通过电报与朕联络,待朕批复后方可执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