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帝国立下的功劳,不亚于沙场宿将、治世能臣!帝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你是第一功臣!”
铁牛憨厚地挠了挠头:“都是陛下指导得好,还有科学院那帮书生们厉害,俺就是个干活的……”
他一生朴实,讷于言而敏于行,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帝国的建设之中。
他获得的,是万民称颂的工程之神的美誉,是无数重大工程的总指挥权,以及皇帝那份“尽管放手去干,钱粮朕来想办法”的绝对支持!
目光流转,来到一位身着学者长袍,气质儒雅,目光中闪烁着探索未知光芒的老者画像前。
他便是皇家科学院首任院长,引领了大唐科技革命的一代科学巨匠——宋应星!
这位原本历史上可能默默无闻的学者,在这个时空,因为李恪的慧眼识珠和全力支持,迸发出了惊人的能量!
他以其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开放包容的胸怀,将皇家科学院打造成了帝国乃至全世界的科学中心!
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天文、地理、医学……
几乎所有重要的科学领域,在他的主持和推动下,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天工开物》早己不再是他个人著作的名称,而是成为了皇家科学院出版的一系列涵盖各个学科、不断更新的百科全书式丛书的总称!
他亲自编撰的《格物入门》、《数学基础》、《化学原理》等教材,更是成为了帝国各级学校的标准读本。
他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更是卓越的教育家和科学精神的传播者!
《格物月刊》等科普报刊的创办,博物馆、科技馆的建立,都离不开他的大力推动。
是他,让“格物致知、求是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了开元盛世重要的时代精神!
此刻的宋应星,正与几位科学院的年轻院士,低声讨论着关于元素周期律的一些疑难问题。
他的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发现的喜悦。
“宋院长。”李恪微笑着走近。
“还在探讨学问呢?今日可是为你等功臣庆贺的日子。”
宋应星连忙起身行礼:“陛下谬赞。探索真理,其乐无穷,乃我辈毕生所求。”
“能得陛下知遇之恩,生逢此科学昌明之盛世,乃臣三生有幸!”
“是帝国有幸,能得先生这般大才!”李恪诚恳地说道。
“科学院是帝国腾飞的引擎,先生便是这引擎的总设计师!帝国科技的辉煌,先生当居首功!”
宋应星一生淡泊名利,唯求真理。
他拒绝了所有封爵,只接受了皇家科学院终身院长的荣誉头衔。
但李恪给予他的,是远超金钱爵位的尊重和支持——充足的科研经费、自由的探索空间、以及在学术问题上近乎绝对的话语权!
他被帝国上下尊称为“宋圣”,与“孔圣”并列,代表着帝国在人文与科学两大领域的巅峰!
最后,李恪的目光,停留在最靠近自己的一幅画像前。
画中人须发皆白,面容清瘦,眼神中却仿佛蕴藏着宇宙星辰般的智慧。
他手中拿着一把精巧的游标卡尺,背景则是无数复杂的机械图纸。
他就是帝国的国宝、公输班的传人、掌握着无数核心技术的——墨班宗师!
这位老人,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帝国早期最高精尖技术的研发!
从最精密的手术器械,到腾龙飞艇的动力核心,从高精度机床的母机,到无线电通讯的关键元器件……
许多只应天上有的技术,都在他的手中,变成了现实!
他几乎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那些冰冷而精密的金属与齿轮,奉献给了那无穷无尽的计算与设计。
几年前,就在墨班宗师因为过度操劳,身体几近油尽灯枯之际。
李恪动用了只有他自己知晓的底牌——一份来自系统商城、号称能固本培元、延缓衰老的生命一号药剂,为墨班宗师进行了调理。
当然,对外则宣称是皇家医学院结合古方与最新生物技术研发的圣药。
奇迹发生了!
墨班宗师不仅转危为安,身体机能竟也恢复了许多!
虽然无法重返年轻,但至少能再健康地工作十几年!
此刻的墨班宗师,就站在人群中,虽然依旧清瘦,但精神状态极佳。
他正饶有兴致地和几个年轻的技术官员讨论着量子通讯的理论可能性。
“墨老。”李恪笑着走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