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前阵子经常晚上偷偷拿着个耳机到卧室去打电话,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刚开始,我没太在意,渐渐我发现,每次打完电话,她都会情绪非常低落。
不用猜,又是我妈那个远嫁的老同学。年轻的时候,她远嫁他乡,和父母隔着好几千公里,感情越来越淡。如今,北京的老房子拆迁了,也没她的份额。
丈夫是个粗犷的西北汉子,不会说甜言蜜语,对她更不知道怎么体贴呵护。她辛苦操劳地把儿子养大,如今儿子娶了媳妇,好像成了别人的家人。年纪大了,想回北京,却无处落脚,只好和兄弟姐妹争房产。
我妈觉得老同学一辈子太苦了,尽心尽力地帮她找律师打官司,连饭也不吃就听她诉苦。放下电话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说话。
我爸倒是冷静,提醒我妈,不会劝人就别劝。别人家没劝好,自己家先劝没了。
我妈这才清醒了一点,找了个借口不接阿姨的电话,慢慢才恢复了正常。
这是一个经典戏码:一个受害者,一个拯救者,合写了一出苦情剧。受害者依赖拯救者的救赎,拯救者需要受害者证明自己的全能。
两个人入戏太深,无法抽离,所以陷入一种盘根错节的关系。而更可怕的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掉进一个角色里,竟然一
夜之间变成了自己唾弃的样子。
前两天,一个刚失恋的朋友在微信上跟我哀叹自己情路坎坷。她身边从来不少桃花,她也很容易爱上一个人,每次都觉得对方是真命天子、灵魂伴侣,最后却往往是遇人不淑,不是有妇之夫让她糊里糊涂当了小三,就是不想对她负责的渣男。她沮丧地说,这辈子可能要孤独终老了。
我知道,她不会,因为她根本受不了一个人过日子。果然,没过两天,她的头像就换成了和一个男孩的合影。
和每次谈恋爱一样,她的朋友圈开始充斥着浓浓爱意,照片、感叹、分享,除了爱情再也没有别的话题,每天换着花样约会,朋友聚会上再也见不到她的身影。总之,和失恋的时候判若两人。
据我观察,那些把爱情当作人生全部的女孩通常过得都不太好。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初恋都不太成功,太入戏,就会忘了适可而止的道理。入戏太深的一个后果就是界限不清。
爱情也有额度,花得越狠,透支越快。所以,很多亲密关系里的苦日子,都是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开始的。
在这方面,闺蜜Sisi是一个高手。
她的择偶标准第一条就是不要太黏。很多追过她的男孩都死在了用力过猛上。曾经有一个条件很好的男孩
喜欢她,她自己难得满意,大家都觉得她这次终于可以修成正果。没想到相处了一个月,还是不行。
男孩每天早晚找她聊天,微信秒回,周末随叫随到,她觉得有点不对劲,她跟男孩表示工作忙不用总是找她聊天。男孩没懂,还一直说没有什么比她重要。终于,Sisi在男孩提出要每天接送她上下班之后崩溃了。
身边很多人都说她有亲密恐惧症,有福不会享。她只是笑着说,不想让他一次把爱用光。入戏太深,爱得越狠,心也就凉得越快。爱要天长地久,一次不能太多。
所以,婚后的她,依然和先生约法三章,每周至少有一天不联络,做自己的事。
生活里,我发现越独立的人越不容易入戏,起初会觉得这些人有一种冷漠和疏离,但相处久了,却觉得舒服,他们不会用关心让你觉得有负担和压力,也不会在你哭诉时陷入你自编自导的剧情。
入戏太深造成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角色混乱。
有一次,在一个电视节目上看到一对夫妻来调解。这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丈夫在外打拼多年,事业有成,家里终于有了点起色,妻子却突然说要离婚,孩子也对他怨声载道。
整场节目中妻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他把我当成他的下属了。
角色
混乱的典型。每个人的一生都要扮演很多角色,你却深陷某一个角色,用同一副面孔、同一种态度对待所有的关系,因此才会顾此失彼。
角色混乱会引发很多婚姻和家庭问题,比如孩子独立之后父母不懂得如何得体地退出,比如不成熟的男人把老婆当成亲妈。
入戏太深,就会忘了自己只是一个演员,在人生的每个阶段落幕之后,无论表演得多成功,你也得谢幕告别。否则,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缺少自我价值感。当你把自我价值等同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