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就时,就会陷入角色,无法抽离。
这一点,每个人都应该深有体会。
年关将至,伴随着返乡大潮的是回乡的焦虑。很多人说一想起自己事业无成、没有对象、前途渺茫,就不想回家,害怕面对闲言碎语,更不想面对父母失望的眼神。
以前,我也这样,跟自己说三十岁前要实现经济自由,找个心爱的人结婚,诸如此类。但现在,这些目标一个也没有实现。
我以为我会很沮丧,却发现一点也不。
相反,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虽然不能经济自由,但我能养活自己,想买的东西我随便买,买不起的东西我攒钱买。找不到相爱的人就继续找,不妥协也不将就。
其中的改变和一个好友分不开。
几年前,她
辞职打算出国读研究生,准备了大半年的材料,想上一所常春藤大学,前后加起来浪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但最终还是被拒了。
朋友们听说了,都说带她去发泄一下,她却一点也不在意,找了份工作,打算来年再战。去年,她刚从康奈尔商学院毕业。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同样面对挫折,有些人的自我修复力就能特别强。入戏太深的人,会把角色当成自己,所以别人拒绝你的成果,甚至拒绝你的能力时,你就会因为失望自暴自弃,而你放弃的恰恰是自己的潜力。
自我价值感高的人,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不会因为别人拒绝他的过去,就主动把未来也扔了。
讲真,一个人不能太依赖别人,更不能依赖自己的角色,因为人生一切的得失都不会长久,抽离才是一种能力。不要等到被踢下舞台那一刻才反应过来自己是个演员,我们都应该开始培养这种能力。
一个好方法就是为自己设立界限,给自己留点独处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卸下所有的面具,摆脱所有的角色,看看你有没有喜欢这个一无所有的自己。
我们和别人的关系、和世界的关系,甚至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之间的距离都不能太近,无论你把角色演得多好,入戏太深都会让人生苦难重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