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网 > 愿你盛得下悲伤,也输得出力量 > 你要变得更好,不是为了配上谁

你要变得更好,不是为了配上谁

下午1点多,通常这个时间段狗狗都会开始有点焦躁不安,在客厅里走来走去,时不时地瞟着我,或者干脆趴在门口发出呜呜的低吼。每当这时,无论你在做什么重要的事情,你都得放下来,因为它该出门了。

冬末天气还是很冷,还不能脱掉羽绒服,不过午后炽热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仰起头,又能感受到微微的凉风很舒服。这时,电话突然响了,是闺蜜小K,已经很久没接到她的电话了,我和小K是中学时代的好朋友,后来各自去了不同的城市念大学,进入了完全不同的行业,忙碌的生活让我们彼此少了很多畅谈人生的机会。还好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人们不需要拥抱才能变得亲密。我喜欢默默关注着小K,特别喜欢看她的朋友圈,看她每天乐此不疲的,生活、工作、跑步、健身、画画、旅行、美食,羡慕如此平淡无味的生活竟然被她活出了五彩斑斓的色彩。

电话那头,小K的声音有点低沉。“Jenny,最近好吗?”

我愣了一下,她很少会这样发问,每次几乎都是这样来开头“我听说哪里哪里开了个周末油画班,我们一起去吧。”“我挺好的,还是和以前一样哈。”其实,我的生活已经开始有了一些转变,不过隐隐感觉到了小K一定有事。“你呢?又开发出什么新鲜玩意儿了?”每次聊天,我都喜欢不停地挖掘小K的生活,就像人们总是喜欢聆听别人的旅行攻略,仿佛听他们说说,自己也去过了一样。

“……”电话那头突然沉默了。

“喂?小K?”

“……”

心里突然有了一种不好的感觉。“怎么了?”

“……”

电话那头只有挂断电话的滴滴声。

后来我才知道,小K得了抑郁症和厌食症,我无法真正了解她鼓起了多大勇气才拨通了我的电话,又最终不敢亲口向我承认自己生病了。就在打电话的前一天,她还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的照片,照片里的她充满笑容,活力四射……

可能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一个小K,或者我们心里的某一部分就是小K,阳光励志,努力像花朵一样绽放,变得更好,过得更幸福。一直以来,对于忙碌的生活和排得满满的时间表我都习以为常。观察一下,朋友的生活也是充斥着跑步、健身、塑形、做计划、时间管理这些事情,好像每一件事都在督促我们赶紧行动起来去改变。

如果你

在路上拉住一个女孩,问她最近有没有在减肥或者想要减肥,你得到的八成是肯定的答复。办公室里、地铁里、街道上,几乎每一个女孩都在谈论身材和减肥这个话题。为什么身材好不好,漂亮与否会变成我们生命中的一个会占据如此重要地位的问题?如果你问喜欢跑步的人,你为什么要健身,你可能得到的回复大概会有减肥、健康、挑战自我、提升自我诸如此类。不知道你是不是已经看到这五花八门的答案背后似乎都隐藏着一个原因,我们需要变得更好。

小K的电话,仿佛神谕一般提醒我:为什么我们需要变得更好?我们如此努力改变的背后,好像总有一个声音在不断地提醒我们:此时此刻的我们,是那么的不完美。我们必须努力地改变,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我们不断地鞭策自己学习知识,吃健康的食物,做运动,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似乎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关心的究竟是什么?努力变得更好是为了什么?你在努力地规划,要求自己必须有所作为的时候,你是否听见头脑里那个滔滔不绝地鞭策你的声音,你有没有感觉到自己对于掌控生活的需要。

在我看来,选择做一件事或一种做事方式,远没有为何要做这件事来得重要。你的初心决定了这件事情将会如何发展,而你对自己的看法也将会全然地在你的生命蓝图中展现出来。除非你所做的事情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持续的喜悦,滋养你,否则用任何事情来填补生活都是没有意义的。

也许受限于我们的头脑可以理解的内容,我们如此执着于我们所能看见、听见或感受到的世界,笃定这一切就是宇宙的全部。人类总是倾向于把自己当作宇宙的中心,就像我们一度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样。我们的大脑善于拼凑分析,对发生在生命里的每一件事认真地总结分析,得出一个看似合理的答案。还记得那个著名的“伤疤实验”吗?试验中,受试者脸上被画上伤疤,在房间里和另一个人进行讨论,然后让受试者描述和他对话的另一个人是否受到其缺陷的影响。在试验开始的最后一刻,化妆师会告诉受试者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