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网 > 有见识的姑娘,活得更高级 > 能多用心的时候就少用点力

能多用心的时候就少用点力

很多都市人过着忙碌的生活,每天被各种最后期限追杀。所以,高效成了一项核心技能。如何以小成本换大收益也成了朋友聚会上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过去,还经常有人说,勤奋就好。如今,每个人都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我从大学毕业就没清闲过,一直自诩勤奋努力,每每累到撑不下去的时候,我都告诉自己,努力到老天都看不下去,它就会给你想要的东西。虽然,也得到了不少成绩和认可,但常常把自己累个半死,不时要闹一出辞职大戏。

可这些年,我越来越发现,勤奋有时也是一种懒惰。诚然,有些事,你要不停地试错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果。但也有些事,你早一点用心,根本不必如此费力。而生活里也总有些人懂得四两拨千斤的道理。

前几天,听一个电视台的朋友聊起一个小编导,同事们一个个通宵达旦,她却比谁下班都准点,工作没几年,步步高升,今年还被选上出国学习。每次说起这个小同事,朋友都感叹,这年头,脑子好使比什么都重要。

想来也不奇怪。这几年,光是从朋友嘴里,我就听说了她不少事迹,尤其是那些采访大牌明星的苦差。这类任务有两大

难点:

第一个难点是明星不来。一般名人都是看平台,他们这种小台基本上只能靠毅力,不是围追堵截,就是在经纪公司傻等。可她的成功率却很高,总是能挤进各种私人聚会,有事打个电话,总有朋友两肋插刀。

第二个难点是调动嘉宾的积极性。而在他们那儿,编导又偏偏承担起帮主持人准备问题的重任。

想问题这事儿听上去简单,做起来真不容易。

聊天是个技术活儿,即便是和蔼可亲的名人也经常冷场,更不要说那些傲娇大牌,状态好的时候,能和你说上两句,状态不好的时候,嗯嗯啊啊地完全没有节目效果。可她就是有本事能把无聊的话题聊开花儿。有时候嘉宾说着说着就爆了不少料。

久而久之,导演和主持人都喜欢和她合作。听朋友说,电视台里比她学历高、经验多的同事比比皆是,可是谁都没有她用心。她平时就认真经营自己的朋友圈,有难题了总有人帮忙。她的笔记本里全是采访嘉宾的资料和平时收集来的好问题。

很多人说,能说会道的人走到哪里都吃香。可有些人拼命练习还是不会聊天,要想说到别人心坎里,你得用心才行。努力是每一种成功必备的要素

,所以,用力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用心才见差距。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一个道理:能多用心的时候,要少用力。比起花了多少时间做一件事,成果如何才更重要。

这一点,我过去背单词的时候,深有体会。那时,我每天抱着“***”吭哧吭哧地又写又念,在图书馆待的时间比谁都长,睡得比谁都少,有时连饭都吃不上。可是有的同学,每天该吃吃该喝喝,把单词背得又快又好。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小诀窍,最绝的一个同学把社交账号的各种密码都改成记不住的单词,设置不自动登录,每天换一次,默默地连玩手机的时间都用上了。

从小到大,老师和家长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是生活里,就是有很多人只凭用心就甩别人几条街。

用心和不用心,过的是不同质量的人生。光靠吃苦得来的好日子绝不能叫作成功。这些年,身边很多朋友感叹,总是觉得别人一路顺风顺水,自己明明很努力却总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有人说自己智商不高,有人说自己情商不行,还有人说自己不善言谈。

有时候,我们总是错误地以为你要多么卓越,做出令人难忘的成绩,才能出众。

但事实上,拉开人与人之间段位的,只是你比别人多的那一点点用心。

聪明的人都明白细节见人心,所以他们不会等待那些令人记忆深刻却百年不遇的大事件,反而是在日常相处的细节中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我刚进公司的那一年,参加了公司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一次大型亚洲客户答谢会。那一次,我被老板派去帮忙,认识了美国同事Bill。他来参加这场活动纯属偶然,原本在香港休假的他,因为人手不够,硬生生地被拽来当了一回打杂的会务。引导客人到指定座位,协调他们的住宿、餐饮,总之都是些琐碎内务。

但就是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让很多人惊讶,因为他有一项神一般的能力--记人名。只要他打过一次招呼的客户,再见面时就能一字不差地念出他们的名字,无论对方是韩国人、日本人、印度人、泰国人,还是中国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