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想办法提高炉膛温度,并且减少热量散失。”
他指挥工人对土窑进行了改造,加厚了窑壁,改进了通风设计。
并且尝试在木柴中混入一些干燥的、打碎的兽骨。
(骨头燃烧也能提供一定热量,虽然效果有限)。
第三次试验……
第西次试验……
一连几天,李恪和烧窑的工人们,几乎是吃住都在窑边。
他们不断地调整着燃料的种类和添加方式,摸索着控制通风的技巧,改进着原料的配比和预处理方式。
失败,分析,改进,再试验……
这个过程枯燥而艰辛,每一次失败都消耗着大量的燃料和人力,也考验着所有人的耐心和信心。
一些流民开始窃窃私语,不明白殿下为何如此执着于烧这种“没用的石头疙瘩”。
但李恪始终没有放弃。
他的眼神依旧坚定,不断地鼓励着手下,亲自参与到每一次的试验和分析中。
王大山也全力支持,派锐士营士兵轮流看守窑场,确保试验不受干扰。
终于,在第五次试验,当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窑温提升到某个临界点,并艰难地维持了数个时辰之后。
从冷却后的窑底取出的,不再是之前的废渣或生料!
而是一块块颜色呈灰黑色、质地坚硬、敲起来当当作响的块状物!
“这……这是什么?”
工人们好奇地围了上来。
李恪拿起一块,仔细观察着它的断面和色泽,又用锤子敲碎了一小块,捻了捻粉末。
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
“磨!立刻把这些块料,全部磨成最细的粉末!”
李恪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工人们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立刻动手,用石磨开始费力地研磨这些坚硬的石头疙瘩。
当第一捧细腻的、散发着特殊气味的灰黑色粉末被磨出来后。
李恪亲自端来一盆清水。
在所有人好奇而期待的目光注视下。
他将那捧粉末缓缓倒入水中,然后用手搅拌均匀,形成了一种粘稠的灰色泥浆。
接下来,就是等待!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盆灰色的泥浆。
奇迹,会发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