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麾下的军队,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连凶名昭著的黑风寨数千悍匪,都被其摧枯拉朽般地剿灭!
最最令人震惊的消息,是李恪竟然公然“筑城立邦”,将他控制的区域,命名为恪州!
自任“恪州都督”!还设立了完整的官府体系!
这……这简首就是自立为王啊!
消息累积到一定程度,终于量变引起质变,彻底引爆了长安的朝堂!
太极殿内,朝会之上。¨3¢8+k+a·n+s\h·u′.*n!e\t-
当一份由数个部门汇总、核实过的关于恪州的奏报,被当朝宣读出来时,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奏报中的内容给惊呆了!
“人口六万?月余建成跨河大桥?日产钢铁千斤?水泥铺路?发行票引?聚兵逾万,全员钢甲?!”
“这……这怎么可能?!岭南乃蛮荒之地,瘴疠横行,他李恪何德何能,能在短短半年内,做到如此地步?!”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抖着声音,第一个表示质疑。
“陛下!此事必有蹊跷!恐是那李恪妖言惑众,夸大其词!亦或是与当地蛮夷勾结,图谋不轨!请陛下明察!”
另一名官员立刻出班附和,言语间充满了警惕。
“哼!夸大其词?”
兵部尚书侯君集冷哼一声,他是军方大佬,更看重实际战绩。
“黑风寨盘踞岭南多年,凶悍异常,连广洲都督府都数次征剿无功。李恪能一战而灭之,俘斩数千,缴获无数,这莫非也是假的?”
“本将看,吴王殿下此番,倒是打出了我大唐皇子的威风!”
侯君集的话,让朝堂上的风向微微一变。
军方将领大多务实,他们或许不关心什么水泥白糖,但能打胜仗,就是本事!
与李恪素有嫌隙的魏王李泰一党,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中书侍郎岑文本出列道:“陛下,吴王殿下虽有战功,然其不遵圣旨,擅离广洲,深入蛮夷腹地,更擅自筑城设州,任命官吏,发行票引……”
“此等行径,己逾越人臣本分,有违朝廷法度!长此以往,恐成尾大不掉之势!请陛下早作决断!”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不少官员的附和。
他们担心的,正是李恪在岭南坐大,成为不受控制的一方诸侯!
一个手握重兵、财力雄厚、还拥有种种“奇技淫巧”的藩王,对中央朝廷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争吵不休。
有质疑其真实性的,有称赞其功绩的,有担忧其坐大的,有嫉妒其财富的……
各种心思,各种立场,在恪州这个突如其来的变量面前,交织碰撞,让整个长安的政治空气,都变得微妙而紧张起来。
而关于李恪的各种传闻,更是如同野火燎原一般,在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疯狂蔓延。
并且在口口相传中,变得越来越离奇,越来越神化。
“听说了吗?吴王殿下在岭南,那是真的成了神仙了!他会点石成金之术!不然哪来那么多钱造大城,养精兵?”
“何止点石成金!听说他撒豆成兵!那黑风寨几千人,就是被他一口气吹没了!”
“我还听说,吴王殿下身边有仙人相助,传了他长生不老之法和经天纬地之才!”
“怪不得他能弄出雪盐、白糖、水泥那些神物!原来是仙家手段!”
“现在岭南那边的人,都不叫他吴王了,都叫他南天王!说他是上天派下来拯救岭南百姓的!”
南天王!
这个带着浓厚神话色彩的称谓,也不知从何而起,竟然越传越广,越传越响亮!
仿佛李恪己经不再是一个被贬的皇子,而是一个真正割据一方、神通广大的南方霸主!
……
甘露殿。
这里是大唐皇帝李世民日常处理政务和休息的地方。
此刻,这位一手开创了贞观盛世的伟大帝王,正独自一人,默默地看着一份来自岭南的、更加详尽的密奏。
这份密奏,不仅有广洲都督府和监察御史的报告,还附带了皇城司(李世民的秘密情报机构)派往岭南的密探,冒死带回的第一手资料!
甚至,还有一小块灰白色、坚硬如石的水泥样品,以及几张印刷精美、带有复杂纹路的恪州票引!
密奏中,详细描述了恪州的城市规模、人口结构、经济状况、军事实力、技术水平,以及李恪建立的行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