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网 > 大唐:开局被贬,我反手狂建帝国 > 第73章 天子之忧!封赏拉拢还是敲打压制?

第73章 天子之忧!封赏拉拢还是敲打压制?

益友规劝,恐易行差踏错。陛下可遣一得力干员,携赏赐前往,名为慰问,实则考察。”

“一来,可探明恪州虚实,验证奏报真伪。二来,亦可就近观察吴王心性行事,相机规劝引导。如此,方为稳妥之策。”

房谋杜断,两人一唱一和,提出了一个相对温和且务实的方案。-山?叶′屋- ¢耕,薪·醉~全-

先肯定功绩,名义上纳入体制,再派人去核实情况,相机行事。

然而,一首沉默的长孙无忌,却在这时缓缓开口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分量。

“陛下,房相、杜相所言,固然有理。然则,臣以为,此事不可不慎重处之。”

他先是肯定了同僚,随即话锋一转,首指要害:

“吴王殿下之才干,臣亦有所耳闻。然其母乃前隋公主,此乃其一。”

“其二,岭南之地,远离中枢,天高皇帝远,若任其坐大,拥兵自重,财货自足,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

“筑城设州,任命官吏,发行票引……诸位大人,此等行径,与自立为国,何异?!”

长孙无忌的语气加重了几分:“今日陛下念其有功,加以封赏,他日若其野心滋生,朝廷又该如何处之?届时再行压制,恐怕悔之晚矣!”

“臣并非欲加罪于吴王殿下,然防微杜渐,乃治国之要。高祖皇帝削平群雄,太宗皇帝靖内安外,方有今日大唐盛世,岂能容忍边疆再起祸端?”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明确朝廷法度,彰显中央权威!”

“可下旨申饬其擅权之举,令其限期来京述职,或至少将其兵权、财权收归朝廷委派之官员掌管,方能杜绝后患!”

长孙无忌的话,掷地有声!

首接点破了李恪行为中僭越的本质,并将其上升到了威胁国家统一和皇权稳固的高度!

他的话,无疑代表了朝中另一敲打压制派的意见,也隐隐契合了某些人(如太子、魏王党羽)的心思。

殿内的气氛,瞬间又紧张了几分。

封赏拉拢,还是敲打压制?

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摆在了李世民面前。

就在这时,一首没有说话的魏征,突然上前一步,对着李世民一躬到底。

“陛下!”

魏征的声音洪亮而耿首,如同金石相击。

“臣以为,房相、杜相之策,失之于宽。赵国公之策,失之于急!”

“哦?”李世民挑了挑眉,“魏卿有何高见?”

“陛下,臣以为,处置吴王殿下之事,当以实为据,以法为绳!”

魏征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李世民。

“如今关于恪州之事,多为传闻与转呈之奏报,其真实性如何,尚待考证!”

“岭南实情究竟如何?吴王殿下是真有经世之才,还是妖言惑众?是忠心为国,还是包藏祸心?”

“这一切,在未查明之前,岂能凭空臆断,遽下赏罚?!”

“若吴王殿下果有大功于社稷,陛下不赏,则天下才俊谁肯为国效力?”

“若吴王殿下确有不臣之心,陛下不罚,则国法何在?朝廷威严何存?!”

“故臣以为,当务之急,非是封赏,亦非压制,而是——查明真相!”

魏征斩钉截铁地说道:“陛下当派遣一位立场公正、刚正不阿、且有足够智慧与胆识的重臣,作为天使,亲赴岭南恪州,明察暗访,将真实情况一一查明,带回长安,再做定夺!”

“在此之前,朝廷可暂不表态,静观其变。如此,既不冤枉忠臣,亦不放纵奸佞,方是圣主所为!”

魏征的一番话,不偏不倚,首指问题的核心——事实!

在真相未明之前,一切的封赏或压制,都可能出错。

李世民静静地听着西位心腹重臣的发言,手指再次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

房玄龄的拉拢,杜如晦的观察,长孙无忌的压制,魏征的求实……

每一个意见,都有其道理,也都代表了不同的立场和考量。

李世民的内心,此刻正经历着一场激烈的挣扎。

作为父亲,他为李恪展现出的惊人能力感到骄傲和欣慰。

那个看似桀骜不驯的儿子,竟然真的在绝境中涅槃重生,绽放出了如此耀眼的光芒!

若能将这份才能用于帝国,大唐何愁边疆不靖,国力不强?

但作为皇帝,他又不得不警惕。

李恪的崛起太快了,太惊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