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工坊,机械加工区。/零`点¢看′书′ !庚.辛\罪+筷*
这里是整个工业体系中,技术含量最高、也最能体现精密二字的区域。
如果说炼铁炼钢是提供血肉,蒸汽锻锤是锻造骨骼。
那么这里,就是赋予这具工业巨人以关节和经络的地方。
在蒸汽动力的加持下,这里早己不是当初那几个简陋的手摇钻床和锉刀的世界。
“嗡嗡嗡——嗤嗤嗤——”
几台由小型蒸汽机驱动的动力钻床正高速旋转着,坚硬的钢制钻头,在特制冷却液(格物实验室出品的简易皂化液)的辅助下。
轻松地在厚重的金属部件上钻出一个个光滑、圆润的孔洞。
效率是过去人力手摇钻的几十上百倍!
旁边,几台结构相对简单、但同样由蒸汽驱动的基础车床也在运转。
固定的金属棒料在卡盘上高速旋转,锋利的特制车刀在工匠的操控下,精准地切削着表面,制造出圆柱、圆锥、甚至简单的螺纹。
这些新式工作母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零部件的加工效率和精度。
过去需要高级匠人花费数日功夫,小心翼翼用锉刀、磨石一点点打磨出来的轴承、齿轮、阀门部件,如今几个时辰就能初步成型。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李恪站在一处新近完工的蒸汽机组装台前,眉头微蹙。
地上,散落着数十个刚刚从各个加工区运来的零部件:
汽缸、活塞、连杆、齿轮、轴承座、各种规格的螺栓和螺母……
每一个零件,单独看,都经过了精心打磨,闪烁着金属的光泽,似乎都符合要求。·w*o*d*e_s,h!u-c/h?e+n?g,.!n*e^t\
但负责组装的工匠们,却显得有些手忙脚乱,甚至带着几分沮丧。
“头儿,这个活塞杆,好像粗了那么一丝丝,塞不进汽缸的导向孔!”
一个年轻工匠满头大汗,拿着一根粗大的活塞杆比划着。
“这个齿轮,跟旁边那个齿轮的齿距对不上!硬装上去怕是要卡死!”
另一个工匠指着两个外观几乎一样的齿轮抱怨道。
“还有这边的底座螺丝孔!跟送来的螺栓对不上眼!不是大了就是小了!”
类似的抱怨,此起彼伏。
张铁山和墨老站在一旁,也是面色凝重。
“殿下,这……这己经是让手艺最好的师傅们做的了,单个看都没问题,怎么一凑到一起,就这么多麻烦?”张铁山有些汗颜。
墨老抚着胡须,沉吟道:
“老朽观之,症结在于尺寸毫厘之差。每个匠人,虽有图纸,但下手轻重、目测判断,终有细微不同。”
“一件器物,若由一人从头做到尾,尚可自行调整弥合。但如今这蒸汽机,部件繁多,分由不同人、不同工序制造,这毫厘之差累积起来,便成了大问题!”
李恪点了点头,墨老看得很准。
这正是传统手工业模式,在大规模、多部件协作生产时,必然会遇到的瓶颈!
每个工匠都如同一个独立的艺术家,他们凭借经验和手感,力求做出“完美”的零件。
但问题在于,每个人对完美的定义,都带着主观色彩,存在着细微的、难以察觉的偏差。?完¨夲!鰰¨占/ !追/最¨辛`蟑/踕.
这种偏差,在制造少量、简单的器具时,或许可以通过后期修配来弥补。
但当需要大规模生产成百上千个复杂部件,并要求它们能够随机组合、严丝合缝时。
这种差之毫厘,最终就会导致谬以千里的后果!
组装效率低下!
部件之间需要反复锉磨、修正,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
强行组装,则会导致机器运行不畅、磨损加剧、甚至首接报废!
更严重的是,一旦机器损坏,需要更换零件时,往往找不到完全匹配的替代品,只能重新定制,维修周期长得惊人!
这,绝不是李恪想要的工业模式!
他要的,是能够像潮水般生产出武器装备、机器工具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而这个体系的基石,就是——标准化!
“墨老,铁牛,诸位师傅。”
李恪走到众人面前,声音清晰而有力。
“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并非技不如人,而是法不对。”
众人皆露出疑惑之色。
“殿下,何为法不对?”张铁山不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