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找得冠冕堂皇!
至于那个领岭南诸军事的头衔,更是被他巧妙地用来解释自己出兵的合法性。
看完奏疏,李世民的脸色更加复杂了。
他拿起那份新任司马呈上的、描绘岭南新貌的奏报,又看了看手中李恪措辞恭敬的奏疏,再扫视了一眼底下噤若寒蝉、心思各异的群臣……
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和烦躁感,涌上心头。
杀刘洎之?证据确凿,似乎是罪有应得,杀了反而除了个祸害。
罚李恪?他有领岭南诸军事的名头,又是在特殊情况下稳定大局,而且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称颂,蛮夷归心……
这怎么罚?罚重了,岭南人心不服,万一真逼反了怎么办?
罚轻了,又如何向朝堂上这些盯着他的眼睛交代?如何维护朝廷的威严?
更让李世民感到棘手的是,李恪现在展现出的能力和在岭南的影响力,己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
恪州银行的票引,听说都流到荆南、福建去了?
恪州产的货物,物美价廉,连长安都有勋贵在用了?
他手下不仅有能征善战的军队,还有那么多能工巧匠,甚至连蛮夷都服服帖帖?
这还是他那个印象中有些才华、但性格桀骜的三儿子吗?这简首就是一个盘踞南方的土皇帝!
李世民感到一阵头痛。
他发现,自己对岭南,对这个儿子的掌控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失!
而现在,他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
是强行打压,冒着激化矛盾、甚至引发动乱的风险?
还是……默认现实,甚至给予支持,利用李恪的能力去巩固和开拓南方疆土。
但同时也要承担他未来可能尾大不掉的风险?
“陛下……”
有官员小心翼翼地开口,想要打破沉默。
“够了!”
李世民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打断了官员的话,声音中充满了疲惫和烦躁。
“此事,容后再议!退朝!”
说完,不顾底下群臣错愕的表情,李世民径首起身,拂袖而去。
留下了一个充满争议、悬而未决的局面,以及一个再次因吴王李恪而陷入震动和疑虑的长安城。
岭南的风,终究还是吹到了长安。
而这一次,它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惊。
更是一种让大唐最高统治者都感到棘手的力量和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