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智,冠绝皇子,可李恪拿出来的东西,无论是土豆玉米的实用,还是钢铁水泥的精妙,都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格物院……宋应星……”
李泰喃喃自语:“本王就不信,这世上真有生而知之者!李恪一个武夫,何德何能,懂这些经天纬地之术?”
“定是那宋应星在背后捣鬼!或是……他得了什么上古遗留下来的秘籍不成?”
他对着自己的心腹幕僚吩咐道:“立刻派人去查!查那个宋应星的底细!”
“还有那个格物院,里面都是些什么人?想办法……收买几个!本王要知道,他们到底在研究什么!”
“尤其是那水泥和炼钢之法,若能为我所得……”
李泰的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6+1~墈¨书·蛧* .庚¢新/嶵.全/
在他看来,技术,就如同文章诗词一样,是可以学习和超越的。
只要搞清楚了原理,他自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做得比李恪更好!
同时,对于李恪在政治上的崛起,李泰也同样感受到了威胁。
“东宫那边,定然己经有所动作了。”
李泰冷笑一声:“我们也不能闲着。派人盯着东宫的动静,也派人去岭南!”
“不必与东宫的人硬碰,让他们去当马前卒。我们的人,要更隐蔽,更深入!”
“最好能找到……李恪与前隋势力,或者与那些岭南土著大族之间,不清不楚的证据!”
利用李恪母亲杨妃的身份做文章,是他们这些嫡出皇子打击李恪的惯用伎俩。
虽然李世民对此心知肚明,未必会因此而动摇,但只要能掀起波澜,恶心一下李恪,也是好的。
太子和魏王,因为对李恪共同的忌惮,不约而同地将更多的资源和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岭南。
一时间,长安城派往岭南的密探、细作,数量激增,如同无数双隐藏在暗处的眼睛,窥视着恪州的一举一动。
……
除了东宫和魏王府,朝堂之上的其他势力,也因为李恪的异军突起,而心思各异。
一些原本保持中立,或是倾向于太子的官员,开始重新评估局势。
恪亲王年轻有为,功勋卓著,深得圣心,又手握岭南重权,其潜力之巨大,己经不容忽视。
是否要……提前烧烧冷灶?
而一些原本就与李恪关系尚可,或是对其抱有好感的官员,如房玄龄、杜如晦等务实派,则乐见其成。
在他们看来,只要李恪能为大唐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提升国力,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当然,也有像长孙无忌这样的老成谋国之臣,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内心深处,对李恪的警惕和忧虑,不减反增。
岭南大都督,总管军政,这权力太大了!简首是国中之国!
陛下此举,是否有些操之过急了?
各种不同的心思,在长安城的官场上交织、碰撞,让原本就复杂的政治棋盘,变得更加波诡云谲。
……
甘露殿。
夜深人静,李世民独自一人,看着案牍上关于岭南的最新奏报。
上面不仅有李恪呈上来的关于恪州发展的官方报告,还有……百骑司秘密收集的情报。
土豆玉米长势喜人,钢铁水泥试制成功,工部热情高涨……这些,都让李世民龙颜大悦。
组建水师,探索海洋?有魄力!不愧是朕的儿子!
研究电力?虽然匪夷所思,但既然那宋应星都如此推崇,不妨让他试试。
修建铁路?蒸汽机车?这小子,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奇思妙想?!
李世民不得不承认,李恪带给他的惊喜,实在太多了!
多到让他有时候都觉得,这个儿子,是不是真的得了什么神仙相助?
但是,惊喜过后,作为帝王的警惕和疑虑,也随之而来。
岭南,发展得太快了!快到让他这个皇帝,都感到了一丝……不安。
恪儿在岭南的威望,太高了!
高到几乎令行禁止,如同一个独立的王国!
他手中的力量,太强了!
不仅有精锐的军队,还有了领先时代的工业技术,现在甚至还要染指海洋和铁路!
“恪儿啊恪儿……”
李世民放下奏报,揉了揉眉心,喃喃自语:
“你究竟是朕的麒麟儿,还是……一头难以驯服的猛虎?”
他欣赏李恪的才能,也需要李恪为大唐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