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网 > 大唐:开局被贬,我反手狂建帝国 > 第132章 恪州票引风靡江南!本王的钱就是规矩!

第132章 恪州票引风靡江南!本王的钱就是规矩!

岭南,早己不是昔日那个贫瘠荒僻的流放之地。¨卡¨卡/小+说-徃· ′追_最?鑫`彰.节*

随着恪州工业体系的日渐成熟,以及格物院层出不穷的技术革新。

物美价廉的“恪州造”商品,如同开闸的洪水一般,汹涌地流向大唐的西面八方。

北上,有坚固耐用的新式农具、锋利精良的钢制兵器(仅限与朝廷和盟友的有限交易)、温暖舒适的机制棉布、洁白细腻的岭南精糖……

这些商品,凭借着远超同类产品的品质和相对低廉的价格,迅速挤占着传统手工业的市场份额,深受百姓和商贾的欢迎。

南下,通过日益繁忙的恪州港,丝绸、瓷器、茶叶、香料,以及各种新奇的工业制品,被装上远航的海船,销往南海诸国,乃至更遥远的波斯、大食,换回了巨额的财富和稀缺资源。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商品流向,无疑是——大唐富庶的核心,江南!

江南,自古便是鱼米之乡,人文荟萃,商贸繁盛。

杨州、苏洲、杭洲等地,更是富甲一方,人口稠密,消费力惊人。

这里,是丝绸、茶叶、精美瓷器、各种奢侈工艺品的主要产地,也是大唐经济版图上最璀璨的明珠。

当恪州出产的雪花般的精糖、远比普通铁器耐用的钢口农具、色泽鲜亮又结实的机制布匹、乃至坚固无比又能快速凝固的恪州水泥,通过商船或内河水运,源源不断地涌入江南市场时,立刻引起了轰动!

“这恪州的白糖,竟比蜀中来的还要洁白细腻数倍!价格还便宜近半!”

“快看这把锄头!钢口锃亮!我用了三个月,刃口都不卷!比以前买的那些用一年就废的强太多了!”

“这棉布,又厚实又柔软,颜色还这么鲜亮!给家里的浑家和娃儿做几身新衣裳,体面!”

“听闻杨州首富李员外家的新宅,地基和院墙都用了恪州来的水泥,坚固异常,连水患都不怕了!”

物美价廉,是“恪州造”最硬的招牌!

一时间,无数江南商人敏锐地嗅到了商机,纷纷或亲自前往岭南,或派遣得力管事,不远千里,前往恪州采购货物。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幸福却又烦恼的问题——交易结算!

恪州的商品,动辄就是成百上千石的糖,成千上万匹的布,数以万计的农具……交易额巨大!

按照传统的交易方式,要么是携带大量的铜钱,要么是使用金银。

铜钱笨重无比,一万贯铜钱重达六七十斤,价值却不高。

一船货物的交易额,动辄需要数万贯甚至数十万贯,光是运输这些铜钱,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极其不安全。?3-8/墈^书?罔^ -耕,薪\蕞,哙*

路上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盗匪盯上,落得个人财两空的下场。

金银虽然价值高,便于携带一些,但大宗交易同样需要携带不少。

更麻烦的是,金银的成色、切割、称量,都需要专业人士进行鉴定,交易过程繁琐,效率低下,还容易产生纠纷。

特别是一些往返于恪州和江南之间的大商帮,他们不仅要从恪州采购工业品,还要将江南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贩运到恪州。

交易额更是惊人,每次携带大量金银铜钱往返,简首是提心吊胆,苦不堪言!

就在商人们为此头疼不己的时候,一种由恪州银行发行的,名为恪州银行兑换券的纸质凭证,慢慢在岭南内部悄然流通,并逐渐引起了外来商人的注意。

这种票引,由恪州银行印制,采用了格物院研发的特殊纸张、复杂的花纹、以及恪亲王李恪的私人印鉴和银行的防伪标记。

面额从一百文、一贯(一千文)、十贯、百贯到最高千贯不等。

持有这种票引,可以在岭南道内任何一家恪州银行的分号,随时、足额兑换成等值的铜钱或金银!

童叟无欺,信誉卓著!

起初,对于这种纸片换钱的新鲜事物,外来的商人们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毕竟,大唐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一些私人钱庄发行的飞钱或交子雏形,但大多信誉不佳,甚至有携款跑路的先例。

“一张纸,就能当百贯钱用?王爷该不是想空手套白狼吧?”

“万一哪天这恪州银行不认账了,我们找谁哭去?”

“还是真金白银揣在怀里踏实!”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人们惊讶地发现……

第一,恪州银行的信誉坚如磐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