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网 > 大唐:开局被贬,我反手狂建帝国 > 第144章 沟通水系,连接南北!岭南大运河计划!

第144章 沟通水系,连接南北!岭南大运河计划!

岭南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活力。¢1¢5!8?t+x`t*.-c?o¢m¨

恪州港的码头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摩肩接踵,万吨巨轮进进出出,吞吐着来自西海的奇珍和恪州制造的工业品。

黑铁山的钢铁洪流通过铁路源源不断地输送出来,支撑着日益扩大的工业体系。

各地的农场在优良种子、新式农具和水利设施的加持下,粮食产量节节攀升。

纺织厂、水泥厂、玻璃厂、兵工厂……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机器的轰鸣声成为了岭南大地最动听的交响乐。

剿灭黑鲨帮,建立镇南海岛基地,更是彻底打通了海上贸易的任督二脉,让岭南这片曾经的蛮荒之地,一跃成为了南海区域无可争议的经济与实力核心!

林邑国派遣高级别使团前来朝圣般地考察和寻求合作,不过是一个开始。

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的势力将目光投向这片充满奇迹的土地。

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之下,一丝隐忧,也开始在李恪和恪州高层的心中浮现。

问题,出在了内部——交通!

“殿下,这是近三个月来,各州府上报的物资流通数据,以及各地商会反映的主要困难。”

恪王府,议事厅内,政务院左丞陈平之将一叠厚厚的卷宗,呈送到了李恪的面前,脸色带着一丝凝重。

“讲。”

李恪接过卷宗,一边翻阅,一边示意陈平之说明。

“殿下,随着我恪州治下各区域农、工、商业的全面发展,以及实际控制区域的不断延伸,区域内部的物资调配和运输压力,正在急剧增大!”

陈平之指着卷宗上的数据:“以粮食为例,如今粤北韶州等地,得益于新农具和水利推广,粮食产量大增,急需运往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珠江口地区。”

“但目前主要依靠陆路运输,翻山越岭,耗时耗力,损耗巨大,成本高昂!”

“常常是北方的粮食运不到南方,南方的工业品也难以快速深入内陆山区。”

“再说矿产,除了黑铁山有铁路首通恪州港,其他如英州、连州等地发现的新矿藏,其矿石外运也极为困难。”

“仅仅依靠现有的驿道和崎岖山路,运输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还有军务方面,王大山将军和周斌提督都曾提及,若需快速调动大部队深入内陆地区平叛或支援,现有的交通条件,将严重拖慢行军速度和后勤补给。”

李恪静静地听着,手中的卷宗也看得差不多了。

数据清晰地显示,随着岭南经济总量的爆炸式增长,原本还算够用的内部交通网络,己经明显跟不上发展的步伐,成为了制约岭南进一步腾飞的瓶颈!

铁路虽然快捷高效,但目前只修建了连接黑铁山和恪州港这一条主干线,且主要服务于矿产运输。¢薪+完_夲!鉮?占+ ~首·发·

全面铺开铁路网,工程量浩大,耗资惊人,短期内难以实现。

陆路驿道虽然在不断修建和维护,但受限于岭南复杂的地形(山多、河多、雨水多),运输能力终究有限。

尤其对于粮食、矿石、煤炭、木材等大宗笨重货物而言,效率太低。

那么,剩下的选择……

李恪的目光,落在了墙上那幅巨大的、标注着岭南山川河流的详细地图上。

岭南,最大的特点,除了山多,就是水多!

珠江、西江、北江、东江、韩江……

一条条大小河流,如同纵横交错的血管,遍布这片土地。

自古以来,岭南先民便依水而居,靠水而生。

水路,一首是岭南最重要的交通方式。

但是,这些天然的水系,也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首先,它们是天然的,并未形成一个完整联通的网络。

珠江水系、西江水系、北江水系等,各自为政,许多关键节点并未打通。

船只往往需要绕行很远,或者在中途转为陆路运输,费时费力。

其次,许多河段水流湍急,或者河道狭窄、淤积严重,或者存在季节性枯水期,通行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对于大型内河船舶而言。

看着地图上那蜿蜒曲折的河流,一个无比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念头,如同划破夜空的闪电,骤然在李恪的脑海中亮起!

隋炀帝杨广,为了加强对关东和江南的控制,征发百万民夫,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虽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