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民伤财,最终导致国祚倾覆,但其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宏伟构想,以及大运河在后世发挥的巨大经济和战略价值,却是不容否认的。
既然,岭南水系如此发达,为何不效仿隋炀帝,但摒弃其弊端,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更科学的规划,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
在岭南内部,开挖一系列运河,截弯取首,沟通各大水系,形成一个覆盖整个核心统治区域的、高效便捷的内河航运网络!
一条……属于岭南的大运河!
这个念头一出,李恪只觉得浑身的热血都开始沸腾起来!
他仿佛己经看到了,未来,平底沙船、小型蒸汽货轮(内河版),满载着粮食、矿石、工业品,在宽阔平稳的运河上畅行无阻!
从粤北的山区,到珠江口的港湾,从西江的腹地,到东江的沿岸,物资高效流转,经济融为一体!
一旦需要,数万大军,连同重型装备和辎重,可以迅速通过运河,投送到岭南的任何一个角落!
这不仅仅是一条运河,这将是支撑起岭南经济腾飞、巩固内部统治、辐射周边区域的生命大动脉!
“陈卿……”
李恪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
“你觉得,如果我们……将珠江、西江、北江这几大水系,通过开凿运河的方式,彻底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覆盖我恪州核心区域的内河航运网,如何?”
“什么?!连接……各大水系?!”
陈平之闻言,顿时大惊失色,手都微微颤抖起来。/小_税!宅` /冕,费.岳-读-
“殿下!这……这……这无异于再造山河啊!工程之浩大,耗费之巨,恐怕……恐怕比修建铁路还要大上十倍不止!”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可是动用了数百万民力,最终……”
他不敢再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这是足以动摇国本的超级工程,稍有不慎,便会重蹈隋朝覆辙!
“本王知道你在担心什么。”
李恪抬手,示意陈平之稍安勿躁。
“本王并非杨广,岭南也非当年的中原。我们有杨广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
他走到地图前,拿起一支红色的炭笔,开始在地图上勾勒起来。
“你看,珠江口水网密布,地势相对平坦,这是我们的核心区域。”
“向西,打通连接西江的通道,便可深入两广腹地。”
“向北,溯北江而上,沟通韶州等地,甚至可以考虑远期连接到沟通长江水系的灵渠(虽然现在还远)。”
“向东,连接东江、韩江……初步目标,是先将珠江、西江、北江三大水系的核心河段,用运河网络串联起来!”
“殿下,道理是这个道理,可这开凿运河,非同儿戏啊!”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里是挖河道、建船闸),土石方量何止亿万?还有河道落差、水源保障、泥沙淤积……种种难题,数不胜数!”
陈平之依旧表示忧心忡忡。
“难题,是用来解决的!”
李恪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传墨班,还有工部虞部司(负责山泽水利)主事,立刻前来议事!”
很快,格物院的总工程师墨班,以及负责水利工程的虞部司郎中,便匆匆赶到了议事厅。
当李恪将他那宏伟的岭南大运河计划,在地图上详细地展示给他们看时。
饶是墨班这种见惯了大场面的技术狂人,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和……狂热!
虞部司郎中更是面色发白,嘴唇哆嗦着,显然被这计划的规模吓到了。
“殿下……此……此计……夺天地之造化!只是……工程之难,恐……恐非人力所能及也……”虞部司郎中颤声道。
“人力有时穷,但器械之力,可以补之!”
李恪看向墨班:“墨公,以我们现有的技术,开凿运河,可行性如何?”
墨班上前一步,仔细研究着地图上李恪勾勒的线路。
又结合自己对岭南地质水文的了解(格物院有专门的勘探队伍),沉思片刻,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回殿下!若以传统人力开挖,此工程确实难如登天!”
“但若配合我格物院的新技术,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墨班的语气,让原本忧心忡忡的陈平之和虞部司郎中,都精神一振!
“哦?细说!”李恪追问道。
“其一,水泥!”
墨班伸出一根手指:“水泥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