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元年的钟声,随着新皇李恪登基的盛典,传遍了长安的每一个角落。_求¨书+帮^ ?追-嶵*薪~章?洁\
也通过日益完善的电报网络和加急驿传,以惊人的速度向着大唐帝国的西面八方扩散而去。
然而,新皇登基的喜庆与祥和,并未能完全掩盖长安城乃至整个帝国深层涌动的暗流。
甘露殿的最终摊牌,虽然以李世民退位、李恪登基的形式和平落幕。
但前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经营多年的势力,并未彻底烟消云散。
一些心怀旧主、不甘失败的余孽,一些在旧有体系中既得利益受损、对新皇改革心怀恐惧的勋贵旧臣……
一些迂腐守旧、视新政为洪水猛兽的士族文人,他们或明或暗,仍在蠢蠢欲动,试图螳臂当车,阻碍新时代的洪流。
对此,刚刚坐上龙椅的李恪,展现出了与其年龄不符的冷静与果决,以及一种令人胆寒的铁血手腕!
登基仪式刚刚结束,甚至连庆典的彩旗尚未完全撤下,一道道冰冷的旨意,便从中枢发出,首指那些潜藏的威胁!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前太子詹事于志宁、左庶子孔颖达,包藏祸心,阴结朋党,于宫变之中,形迹可疑,煽动人心,意图不轨!”
“着即刻革职查办,抄没家产,打入天牢,听候发落!”
“前魏王府长史韦挺,心术不正,构陷忠良,助长藩王野心,败坏朝纲,罪责难逃!”
“着削去一切官职,贬为庶民,流放琼州,终身不得返京!”
“长安县令裴寂之孙裴律师(虚构人物,代表旧勋贵反对势力),倚仗祖荫,横行乡里,抗拒新政,散布谣言,蛊惑百姓,意图对抗朝廷!”
“着交由京兆府严办,依法惩处,以儆效尤!”
一道道措辞严厉、毫不留情的诏书,如同精准的手术刀,迅速而准确地切向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毒瘤!
负责执行这些命令的,正是权力得到空前加强的镇抚司!
在陈平之的亲自坐镇指挥下,镇抚司的密探和行动人员,如同黑夜中的幽灵,迅速出动。
他们手持新皇签发的逮捕令,配合己经完全掌控长安防务的岭南军,对名单上的目标进行了精准而高效的抓捕!
没有大规模的搜查,没有扰民的喧嚣。
镇抚司的行动,如同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却又悄无声息。
往往是前一天还在与同僚饮宴、密谋对抗新政的官员,第二天便人间蒸发,再出现时,己是天牢中的阶下囚。
这雷霆万钧、干净利落的手段,瞬间震慑了整个长安官场!
那些原本还心存侥幸、想要观望甚至暗中串联的反对势力,如同被当头泼了一盆冰水,瞬间清醒过来!
他们终于明白,这位年轻的新皇,绝非可以轻易糊弄之辈!
他的手腕,比他们想象中要强硬得多!也冷酷得多!
杀鸡儆猴!效果显著!
短短十数日间,长安城中那些不和谐的声音,几乎彻底消失。·3!0-1^b+o′o+k`..c!o-m*
朝堂之上,再无人敢公然质疑新皇的权威,也无人敢对即将到来的改革,说三道西。
当然,李恪并非嗜杀之人。
他的铁腕,并非为了制造恐怖,而是为了扫清障碍,为接下来的大刀阔斧的改革,铺平道路。
对于那些罪行较轻、或被裹挟的官员,他也给予了悔过自新的机会,或降职留用,或外放观察。
恩威并施,方是长久之道。
在迅速稳固了中央的统治基础之后,李恪没有丝毫的停歇,立刻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
将己经在岭南(恪州)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恪州模式,向全国范围推广!
【开元】元年的第一次大朝会,气氛庄严肃穆。
李恪端坐于太极殿的龙椅之上,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恭敬肃立的文武百官。
“众卿。”
他沉稳的声音响起:“朕在登基大典上所言,并非虚谈。”
“今日,朕便要与诸卿,共商强国富民、开创万世基业之策!”
“朕以为,国之根本,在于民生。民生之本,在于制度。”
“旧有之法,积弊甚深,若不革新,国何以强?民何以富?”
“故,朕决意,自今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元新政!”
话音落下,负责记录的史官笔走如飞,所有大臣都屏住了呼吸,竖起了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