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以上!
而土豆、玉米、红薯等高产杂粮的总产量,更是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字!
虽然这些杂粮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在时人认知中可能不如传统的小麦和稻米。
但它们极强的适应性、惊人的产量,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原王朝千百年来最根本的问题——让绝大多数人,都能吃饱肚子!
“户部!立刻拟旨!”
李恪在朝堂之上,看着那份沉甸甸的农业统计报告,龙心大悦,当即下令:
“大幅降低部分地区今年的农业税!高产作物推广成绩显著的州县,给予嘉奖!”
“受灾地区,立刻开仓赈济,绝不允许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同时!各地官仓,全力收购百姓手中多余的粮食和杂粮!价格务必公道!绝不允许粮商趁机压价!”
“收购来的粮食,一部分充实战略储备,另一部分,用于支持工业建设、军队后勤、以及……”
李恪眼中闪过一丝深意:“即将展开的,更大规模的海外探索和贸易活动!”
充足的粮食,是帝国一切雄心壮志的底气!
而民生的改善,绝不仅仅体现在吃饱饭上。/萝·拉+暁/说! _首.发^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各类工厂在各大城市和交通枢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纺织厂里,蒸汽驱动的珍妮纺纱机和改良织布机,日夜轰鸣。
生产出大量物美价廉的棉布、麻布、甚至混纺布料,让普通百姓也能穿上更舒适、更体面的衣服。
钢铁厂、机械厂,生产出各种农具、工具、机器零件,装备军队,也满足民用。
食品加工厂,将收购来的粮食、肉类、水果,加工成罐头、腌制品、果脯、白糖等,丰富了百姓的餐桌,也便于储存和运输。
日用化工厂,生产出香皂、肥皂、牙粉、玻璃镜、火柴等新奇而实用的物品,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
这些工厂的建立,吸纳了大量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劳动力,也包括许多在教育改革中获得了基础文化和技能的年轻人。
进厂务工,成为了许多农民除了种地之外,另一条重要的增收途径。
稳定的工资收入,让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长安城东郊的一处新建工人生活区内。
纺织厂女工翠兰,正哼着小曲,用刚领到的工钱,从供销社买了一块带着茉莉花香的香皂,还有两尺颜色鲜亮的印花棉布,准备给家里的孩子做件新衣裳。
她的丈夫,在附近的机械厂当学徒,虽然辛苦,但每月也能领到一份不错的薪水。
“以前哪敢想啊……”翠兰对邻居感慨道。
“在地里刨食,一年到头见不到几个铜板。现在进了厂,虽然累点,但吃得饱,穿得暖,每月还能攒下点钱!”
“听说啊,陛下还在推行什么安济保障,以后咱们老了干不动了,或者生了病,官府都能管呢!”
翠兰口中的安济保障,正是李恪推行的初步社会保障体系。
依托于日益增长的财政收入,朝廷设立了安济司,在各地建立了安济坊和慈幼局。
安济坊负责收容孤寡老人、残疾人士,提供基本的食宿和照料。
慈幼局则负责收养弃婴和孤儿,提供教育,并根据其天赋,安排合适的出路,如送入技工学校、军队、或普通学校。
同时,皇家医学院附属的公立医院和各地建立的卫生所,开始推行收费低廉的门诊服务。
虽然还远远谈不上全民免费医疗,但至少让普通百姓在遇到常见病痛时,有了一个可以求助的地方,而不是只能听天由命或者被江湖郎中欺骗。
结合强制性的城市卫生管理条例,如垃圾定点清运、饮用水源保护、灭鼠灭蝇等,使得曾经动辄肆虐的瘟疫,爆发的频率和规模,都大大降低!
这一切,都需要钱!而钱从哪里来?
除了工商业税收的增加,李恪还将目光投向了过去那些不差钱的群体。
一方面,对寺庙、道观占有的大量土地和财产进行清查和限制,将其部分财富引导到社会福利事业中来,美其名曰积善行德,回报众生。
另一方面,通过发行国家建设债券,以国家信用担保,承诺固定利息。
吸收民间富商、地主手中的闲散资金,投入到回报周期长,但利国利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项目中。
国泰,方能民安。
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
在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