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二年,深秋。_第*一·墈¨书-蛧? !更^辛¨嶵*哙_
关中平原,一望无垠的金色稻浪早己收割完毕,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丰收景象。
在那些按照农部最新规划整理出的高产作物示范田里,无数带着泥土气息的农人,正满脸喜悦地忙碌着。
他们小心翼翼地刨开疏松的土壤,挖出一串串圆滚滚、黄澄澄的物事。
“哎哟!老天爷!你看看这一窝!少说也有七八斤!”
一个皮肤黝黑的老农,抱着一捧刚挖出来的土豆,咧开的嘴巴几乎合不拢,脸上的褶子笑成了一朵菊花。
“是啊!叔!这玩意儿也太能长了!咱以前种麦子,一亩地累死累活,也就收个两三百斤顶天了!”
“现在种这金蛋蛋(土豆的俗称之一),听农技站的先生说,侍弄好了,一亩地产量能上三千斤!”
旁边一个年轻后生,一边麻利地将土豆装进箩筐,一边兴奋地接口。
“可不是嘛!还有那玉茭子(玉米),长得比人都高,结的棒子又大又沉!”
“还有那红山药(红薯),埋在地里偷偷长,一挖一大片,煮着吃、烤着吃,都甜得很!”
“这日子,真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啊!”
老农感慨万千,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想当年,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辛辛苦苦一年,打下的粮食还不够交租子,遇上个灾年,就得卖儿鬻女,饿殍遍地……哪像现在!”
“人人有饭吃,家家有余粮!这都多亏了当今的圣上啊!”
“是啊!陛下真是活菩萨下凡!神仙转世!”
年轻后生用力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崇敬。
“听村里的识字先生念邸报说,这些高产的宝贝,都是陛下当年还在岭南的时候,就千辛万苦从海外寻来的神种!一首惦记着咱们老百姓呢!”
类似的场景,不仅仅发生在关中。
从江南的鱼米之乡,到中原的广袤田野,再到刚刚经历了改革阵痛、重新焕发生机的冀州、齐鲁……
甚至在相对贫瘠的陇右、河西走廊的部分适宜地区,土豆、玉米、红薯这三大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铺开!
这背后,是李恪早在岭南时就布下的深远棋局,更是开元新政下,国家力量对农业的强大推动!
新成立的农部,取代了过去职能单一的司农寺,成为了一个真正统筹全国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水利建设的强力部门。
无数从京师大学堂、各道农学院毕业的年轻学子,带着课本上学到的杂交育种(初步理论)、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农田水利规划等新知识,奔赴全国各地,担任农技指导员。¢1¢5!8?t+x`t*.-c?o¢m¨
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导农民如何选种、育苗、施肥、灌溉。
说到施肥,不得不提皇家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又一副产品。
随着煤化工、硫化工、磷化工等基础化学工业的建立,大量的过磷酸钙、硫酸铵、草木灰精炼钾肥等初级化学肥料,开始被有计划地生产出来。
虽然产量还无法满足全国所需,但优先供给高产作物示范区和重点粮产区,其增产效果,立竿见影!
配合传统农家肥的使用,使得土地的潜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挖掘!
同时,工部与农部通力合作,大规模兴修水利!
利用新式的水泥、改良的龙骨水车,以及更科学的勘探规划技术,一条条沟渠纵横交错,一座座堤坝加固增高,一片片低洼沼泽被改造为良田!
关中地区的郑国渠、白渠等古老灌溉系统,得到了彻底的修复和扩建。
江南、两湖、中原等地的水利网络,也日臻完善!
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被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改良的农具,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得益于钢铁产量的大幅提升和合金钢技术的应用。
更加轻便、耐用、锋利的精钢曲辕犁、条播耧车、收割农具等,通过供销社网络,以平价甚至补贴的方式,送到了千家万户。
耕作效率大大提高!
高产作物 + 新农技 + 化肥雏形 + 水利设施 + 改良农具……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是惊人的!
开元二年秋收后的初步统计数据,让整个朝堂都为之震撼!
全国粮食总产量,在风调雨顺和政策到位的双重加持下,比去年同期,足足增长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