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网 > 大唐:开局被贬,我反手狂建帝国 > 第168章 太上皇的晚年!看着他,他改变了大唐!

第168章 太上皇的晚年!看着他,他改变了大唐!

心中交织。

有身为父亲的骄傲,毕竟这是他的儿子,是他血脉的延续,创造了连他都无法企及的伟业!

也有身为前浪的怅然,属于他的时代,确实己经过去了。

更有对未来的隐忧,如此剧烈的变革,真的能长久吗?会不会隐藏着什么他看不见的危机?

李恪很忙,但他依然会定期抽出时间,亲自来到华清宫,探望这位太上皇。

父子之间的关系,早己不像当年那样剑拔弩张。

玄武门的阴影,争储的残酷,似乎都己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李恪展现出的绝对实力,而渐渐淡去。

他们的相处,更像是一种……特殊的父子关系。

依然保留着君臣之礼。李恪会恭敬地行礼,问候“父皇”安康。

但谈话的内容,却早己超越了寻常的嘘寒问暖。

“父皇,这是南洋最新绘制的海图,您看,舰队己经抵达了这片名为香料群岛的地方,发现了大量丁香、肉蔻等珍贵香。”

“商业部的初步估算,光是这一项,每年就能为国库带来数百万贯的纯利。”

李恪摊开巨大的海图,指点着上面标注的密密麻麻的岛屿。

李世民凑近,看着那片完全陌生的蓝色疆域,听着那惊人的数字,微微点头:

“嗯,不错。不过,海途遥远,风波险恶,将士们……还需多加抚恤。”

“父皇放心,儿臣己经下令,所有参与远航的海军将士,抚恤加倍,阵亡者家属由国家供养。”

“同时,科学院正在研究更可靠的航海仪器(六分仪、精密时钟)和船只设计,力求将风险降到最低。”

“还有,父皇,您看这个。”李恪又拿出一份文件。

“这是京师大学堂第一批格物科毕业生的去向统计。”

“超过七成进入了皇家科学院和各大工厂担任工程师,其余的则进入了军队技术部门和地方,负责指导生产、勘探矿产。”

“他们……将是帝国未来的脊梁。”

李世民看着名单上那些陌生的名字,和他熟悉的进士榜完全不同。

他沉默良久,才缓缓道:“恪儿,你走的这条路,朕……看不懂。”

“但朕看得到,大唐,在你的手中,确实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百姓,也确实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种释然,一种彻底的认可。

“这就够了。”

李世民抬起头,看着自己这个英武挺拔、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智慧的儿子。

“你……做得很好。比朕……做得更好。”

说出这句话,仿佛卸下了心中最后一块重石。

李恪闻言,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知道,能让这位骄傲了一生的千古一帝,亲口承认自己“更好”,是多么的不容易。

他躬身一揖:“儿臣惶恐。若无父皇当年奠定之基业,儿臣亦无从施展。”

“大唐的荣耀,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更属于未来。”

李世民欣慰地笑了笑,拍了拍李恪的肩膀:“好,好啊……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之后的几年,李世民的晚年,过得平静而安详。

他不再纠结于那些看不懂的变革,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带着几分好奇,几分惊叹,默默地注视着这个被儿子彻底改变了模样的大唐。

他会饶有兴致地阅读报纸上关于“万国博览会”的报道,看着图片上那些金发碧眼的蛮夷使者,是如何被大唐层出不穷的新奇事物震惊得合不拢嘴。

他会听着侍从们谈论长安城里新出现的电影院,据说能在黑屋子里看到会动的、没有声音的真人画,引得万人空巷。

他甚至在身体尚可的时候,让人用电话联系了远在草原,己经被封为“归义王”,安享晚年的颉利可汗。

在千里传音中,听着对方同样苍老的声音,感慨着世事变迁,恍如隔世。

……

开元八年,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太上皇李世民,在华清宫的寝殿内,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他走的时候,很平静,脸上甚至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或许,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回味着这个由他奠基,却被他儿子推向了超乎想象之辉煌的,崭新的大唐盛世。

他的离去,象征着一个旧时代的彻底落幕。

而李恪,站在父亲的灵柩前,深深一躬。

没有过多的悲伤,更多的是一种对历史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